为你讲述仪仗大队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又称仪仗大队,隶属于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该部队自1952年3月正式组建以来,至今已完成仪仗司礼任务4400余次。改革开放以来,仪仗司礼部队编制体制也几经调整改革,任务类型愈发多元多样,军服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迈步征程从首都北京走向全国乃至国外。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仪仗大队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雷 程锋 蔺芳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又称仪仗大队,隶属于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该部队自1952年3月正式组建以来,至今已完成仪仗司礼任务4400余次。改革开放以来,仪仗司礼部队编制体制也几经调整改革,任务类型愈发多元多样,军服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迈步征程从首都北京走向全国乃至国外。这支队伍始终以一流的标准展现着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形象,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编者
从临时抽组到正式建队
1946年2月25日,周恩来与张治中、马歇尔共同签署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马歇尔计划到延安视察。为了组织好欢迎仪式,表明我们的和平诚意,同时显示我军力量,扩大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共中央决定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临时抽组500人组成仪仗队,经过严格正规的仪仗动作训练后,这支队伍于3月4日清晨,在延安机场接受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治中陪同马歇尔的检阅,期间,马歇尔频频还礼。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临时组建仪仗队迎接外宾。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很快,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罗申要正式向毛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公安警卫师(现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警卫营立即着手组建仪仗队担负仪仗司礼任务。此后,每次外国大使在中南海西门怀仁堂呈递国书,时任营长王立堂都会带领警卫营一个排,站在大门两侧迎送,并行举枪礼。
1952年9月28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访华,这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为了隆重欢迎蒙古外宾,中央军委公安司令部决定,急调原沈阳军区第7步兵学校100名学员到京,临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训练。在欢迎仪式上,仪仗队举行了阅兵式和分列式。执行任务完毕后,仪仗队员归建。
由于来新中国的外宾渐渐增多,根据外交需要,1952年3月,中共中央指示,筹建仪仗营,官兵分别从公安警卫师警卫营的两个连,以及华东、东北等部队抽调骨干组成,这是我国正式组建仪仗部队的起点,也是现在三军仪仗队的前身。首任仪仗营营长由王立堂担任。
新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友好的大门,与各国之间的外交事务日益增多,仪仗营的各项任务也逐渐繁多起来,包括车站,西郊、东郊机场的司礼任务以及警卫任务等等。1959年1月,北京卫戍区成立,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北京卫戍区负责首都各项仪仗司礼任务的组织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仪仗司礼任务日趋繁重,每年要担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迎外任务。1983年9月,仪仗营正式改称为“仪仗队”;1985年9月,经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批准,仪仗队由营级升为团级;1986年1月,经总部批准,仪仗队改称为仪仗大队至今。2014年2月,在北京军区范围内22个旅团级单位首批选拔了30名仪仗女兵,5月12日, 13名女队员首次亮相。2018年6月6日,新改革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首次启用,三军仪仗队中首次增加女兵方阵是一大亮点。相比以前13名女兵与男兵混合编队,55名女兵组成的单独方阵更好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他们见证这些历史时刻
仪仗大队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随着时代发展,仪仗队员的任务形式也在逐渐变化,主要是担负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为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访华时举行的欢迎仪式任务,外国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时的礼兵任务,以及国庆阅兵、大型军事演习、政权交接仪式、重要会议等活动的标兵、礼兵和方队任务。
五十年代,仪仗营主要担负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警卫任务,迎送了第一批访问新中国的外国领导人。1953年11月1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率领代表团到达北京,成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第一位外国国家元首。
在众多欢迎仪式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地访问中国,被誉为“破冰之旅”。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他们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周总理与尼克松一起检阅了仪仗队。七十年代,他们还迎接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仪仗司礼任务日趋繁重,任务形式也逐渐多元多样。
1981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隆重的国庆阅兵。10月1日,大阅兵当天,三军仪仗队179人组成军旗方队,138人担负标兵任务。军旗由三军仪仗队军旗手高擎,引导受阅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此举打破了以往由解放军军事学院扛军旗的惯例。此后的国庆50周年、60周年、“9·3”首都阅兵,2017年沙场阅兵等,他们都是作为第一方队,引领着受阅大军,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90年9月22日,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在第11届亚运会上,仪仗队员担负了神圣的升旗、引导和护旗任务。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召开,仪仗队员成功担负了开闭幕式升(降)国旗、会旗,赛时场馆颁奖仪式升旗,开幕式“中华礼乐”表演等任务,成为赛场内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自身努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把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2008年4月和201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办,仪仗队员圆满完成了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欢迎仪式和机场专机礼宾任务。
此外,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他们把五星红旗第一次高高升起在香港、澳门的上空。
2014年至2016年,他们还多次完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任务。
自2018年1月1日起,他们开始担负天安门广场国旗升降及护卫任务,同时也担负外交礼仪场合的礼炮鸣放任务。
铿锵脚步迈出国门
与外国的仪仗队进行交流,共同参加庆典阅兵仪式,成为一种在国际间日益流行的军事外交方式。一些国家在举行特别隆重的纪念活动时会邀请其他友好国家派军队来参加自己组织的阅兵式,共襄盛举。
2010年9月1日至9月19日,时任仪仗大队大队长的刘士胥率领36名官兵,首次成建制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圆满完成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任务。担负擎旗手的朱振华表示:“这次执行任务,我们手擎国旗,走出国门,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更重要的是代表中国人民,代表中国。”
其实,这并不是仪仗官兵第一次走出国门,早在2003年11月和2010年5月,他们派员两赴加蓬共和国,担负指导该国国家仪仗队训练任务。加蓬总统给他们颁发了军队最高荣誉勋章。
2010年5月17日至28日,刘士胥大队长等人,前往刚果(金)对其阅兵方队和游行方队进行辅导训练,展现了中国仪仗司礼部队风采,促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同年9月23日至10月3日,仪仗大队李本涛副大队长前往毛利塔尼亚对其阅兵方队和游行方队进行辅导训练。
使命任务不断拓展,中国军队的形象不断向世界展现。2011年5月26日至6月4日,赴意大利参加阅兵庆典的3名仪仗队官兵,组成中国国旗组,圆满完成了由中国、美国、法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参加的意大利国庆65周年暨统一150周年阅兵任务。
时隔一个月,2011年6月29日至7月11日,仪仗大队王敏副政委带领精心挑选的23名仪仗官兵,远赴委内瑞拉,历时14天,圆满完成了由中国、俄罗斯等20个国家参加的委内瑞拉独立200周年阅兵庆典任务。作为亚洲唯一一支受邀参阅的仪仗队,队员们得到了委内瑞拉各界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经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于2015年5月9日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和分列式。这是继赴墨西哥、意大利、委内瑞拉等国之后的又一次出国执行阅兵任务。这是三军仪仗队首次赴俄参加阅兵,也是我军迄今派出的最大阵容出国阅兵方阵,同时又是我军首次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情况下参加异国阅兵。
同年9月5日,三军仪仗队女兵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第八届国际军乐节,此次三军仪仗队女队员的枪操表演编排了177个队列动作,伴随《壮哉征程》《半个月亮》《士兵的荣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四种配乐旋律,行进440步,总时长12分钟,形成了极富艺术性的军事动作,成为莫斯科红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国际社会好评。
在世界舞台上,三军仪仗队屡屡精彩亮相,不仅是展示一个国家的文明、一支军队的威武,也不仅是表达对另一个国家的祝福与友谊,更主要是代表祖国和人民,传递对和平的期盼与追求,宣誓共同捍卫和平的决心与信心。
七次历史性换装
三军仪仗队的服装至今经历了七次改革,分别是55式、65式、83式、89式、92式、07式、14式。
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
仪仗队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尽管战士们都是来自全军的优秀骨干,但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他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军军服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设礼服、常服,简称55式军服,一套较为完备的仿苏式军服体系从此诞生,仪仗队也首次开始使用专用礼服。55式仪仗礼服使用毛哔叽面料,士兵军官均使用大檐帽。礼服采用立翻领5粒扣样式,士兵两兜,军官四兜,士兵袖口为紧袖口。军官使用军衔肩章与兵种领章,士兵使用军衔领章。1956年9月30日,毛主席陪同来访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检阅三军仪仗队,队员们身着新式礼服,格外威武。这是仪仗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着礼服。
1965年6月1日,随着我军军衔制的取消,仪仗队礼服也即废止,改为统着三军常服。仪仗队为保证制服美观、得体,其礼服所采用的面料并非普通65式军服的涤卡和的确良,而是使用毛料,夏季凡立丁,冬季哔叽,大衣双纹马裤呢面料。冬夏礼服均为立翻领5粒扣样式,士兵两兜,军官四兜,夏季半内衬,冬季全衬,肩部带有垫肩,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礼服的平整。配饰上遵从“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原则,统一戴解放帽,佩红色领章和全红五角星帽徽,在礼服上也体现当时人民军队军服从简的朴素作风。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不断出现在世界礼宾场上,检阅他国的仪仗队。比较之下,他们都感到“我国仪仗队的服装还可作些改进。”
1983年8月1日,三军仪仗队正式配发新式礼宾服。从此也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服装改革的序幕。半个月之后,新式礼服第一次亮相世人面前。83式礼服夏季使用凡立丁面料,冬季使用单纹马裤呢面料。袖口和裤侧有黄色与军种色相间的装饰带,使用仪仗队专用的领章和肩章。陆空士兵两兜,军官四兜,海军士兵使用水兵服,海军军官与陆空军官样式相同。大檐帽及水兵帽使用85大帽徽,与所着礼服同色同面。
改革后的礼服,仍跟不上仪礼发展的步伐。考虑到新形势下的外交需要,1987年,军委领导再次要求原总后勤部对礼服进行改革。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军服设计上也有了较大变动,仪仗礼服也经历了一次重新设计,但由于其夏季礼服颜色并不是十分美观,最终这款名为89式的礼服未被批准装备部队。
直到1992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再次换着新式礼服。这款92式仪仗礼服面料、版型均与89式礼服相同。陆军冬夏改为草绿色,海空军颜色不变。袖口、裤侧有黄色与军种色相间的装饰带。右臂增设臂章,左胸黄色绶带。大檐帽帽檐增加帽檐花,使用金色帽带,帽顶与礼服同色同面料,内着军种衬衣,三军均使用黑色马靴,礼服所用服饰与89式礼服相同。
新世纪,仪仗礼服突出“中国特色”和“国际元素”。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三军仪仗队身着新式礼服、高擎着八一军旗走在13支新式服装展示方队的最前列。07式仪仗礼服冬夏服和大衣均使用哔叽面料,海军水兵春秋礼服为仿毛凡立丁,但冬礼服和大衣面料稍厚。陆空及海军军官礼服为开领4粒扣样式,海军士兵为水兵服。陆军使用松枝绿色,空军使用蓝灰色,海军春秋白色,冬季藏青色。礼服袖口有三条、裤侧有一条黄色装饰带,礼服左胸使用绶带。裤子为小囊马裤样式。佩用军种胸标和仪仗队臂章,士兵佩用国防服役章和仪仗队专用肩章,军官佩用姓名牌、资历章及军衔常服肩章。士兵使用白色腰带,军官使用白色斜跨腰带。礼服内着军种衬衣和领带。陆空大檐帽与礼服同色,海军只有白色大檐帽与水兵帽。
党的十八大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仪仗队新式礼宾服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此次换发的礼宾服是在07式礼宾服基础上融合我军传统和民族特色进行调整改进的,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式设计,14式仪仗礼服夏、春秋、冬均使用新式贡丝锦面料,大衣使用麦尔登呢面料,布料光泽度和抗皱性能较往代礼服有明显提高,首次设立夏礼服,外观与春秋、冬礼服无区别,但夏礼服与夏衬衣使用更加透气的面料,以保证夏季穿着的舒适性。礼服所采用配色与07式相同,海军不再设水兵服,三军官兵均使用开领4粒扣样式礼服。礼服袖口有V形金色机绣装饰与印度丝刺绣五星,裤侧有金色金属丝装饰带。裤子为无囊马裤样式,更加修身贴腿。佩用仪仗队专用高光放大版07式军装胸标,放大版07式军官领花,专用国防服役章和专用标识徽,士兵使用专用兵肩章,军官使用专用官肩章。左胸有金属丝材质绶带,绶带背部有暗扣,方便固定。左右臂均有臂章,士兵使用金色金属丝腰带,军官使用金色金属丝斜挎腰带,执行队长使用红色皮质斜挎腰带。陆空大檐帽与礼服同色,海军白色大檐帽。帽檐有印度丝刺绣帽檐花,帽瓦佩用专用大帽徽。首设夏季大檐帽,帽顶使用网眼透气材料。女军官与女士兵均戴与军种同色的卷檐帽。三军礼服均内着白色衬衣和军种领带。礼服外兜全部封死,内衬和裤子无口袋,搭配新式14式马靴,脚腕处增加叠褶,使舒适性更强。14式仪仗礼服较往代更加修身,大部分为量体定制,使礼服实现绝对合体。调整改进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分性别、军种和官兵,共有18个品种。
改革开放以后仪仗队礼服的不断变化,既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也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崭新风貌。
相关新闻
- 2018-08-12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2018-08-12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世界意义
- 2018-08-12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 2018-08-1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