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影响世界
“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是全世界联系最紧密的一代,这是史无前例的。在近20年的创新发展中,年轻人创造的内容比例很大,年轻人也更喜欢创新创业。”在“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说。
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突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直接证明当下中国创新创业的热潮。据统计,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科技成果快速增加、转化加快,全年授予境内发明专利权3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8件,比上年增加1.8件。
“中国现在进入了创业的深水区。”当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说出这一观点时,参加论坛的青年创业者纷纷点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创业已经深入各个领域,中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在创业磨坊中国与亚太地区经理杨洪哲看来,中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会对世界的创业体系作出很大贡献。
政府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造合作文化氛围
作为外国来华搭建创业平台的创业者,杨洪哲认为,相比其他国家,在中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中,政府的参与度更高。
在杨洪哲眼中,中国市场充满了无限可能,这让他“兴奋不已”。他说,纵向对比,上世纪90年代时中国的风投公司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中国大多数企业不了解什么是风投以及如何支持企业。多年之后的现在,中国的资本已经在创业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来自政府、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空前活跃,“在其他国家都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帮助青年创新创业,如出台财税、金融和就业配套政策,简化企业审批流程,搭建青年创客孵化器,优化青年创业者贷款申请办理程序,加强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等。前不久,国务院批准搭建创新创业政策统一发布平台“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服务网”,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协助做好服务网建设有关工作。各省(市、自治区)也按照国家要求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利好措施。
作为创业者,苏青合伙人孵化工厂董事长刘伯敏对此深有感触。目前,刘伯敏已经搭建了8个创客空间,所有的场地都是当地政府免费提供;通过政府搭建桥梁,公司已经与俄罗斯的企业达成合作,两国青年代表分别到对方城市交流学习,加强交流;今年,苏青合伙人孵化工厂做了一款线上平台,服务创客的细分领域,如知识产权、企业、企业财税等,这一项目拿到了政府100万元融资。他说:“政府的政策全部落地了,也让我们创业企业全部享受到了。”
不仅是苏青合伙人孵化工厂这样大的创业公司能够享受到政府的政策,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也能尝到甜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黄佩伦正忙于实施他的创业项目“工程果林”——根植于校园的生鲜配送平台。尽管是校园创业企业,黄佩伦在办理相关手续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办理营业执照、进行财税审核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很耐心地讲解了流程和需要的资料,让我省去很多麻烦。前期这么顺利让我对创业更有信心了,所以积极性也更高了”。
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创业者发了“大红包”,在市场拉动方面,也为创业公司创造了机会。刘伯敏说,去年开始的二三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也间接地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新机遇。以南京为例,今年南京市实施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宁聚计划”,给外地大学生每人1000元的面试补贴,引导更多年轻人到南京就业。这为刘伯敏提供了商机,“这么多人涌入城市求职,他们是一个新兴群体,需要寻找组织,而我们的创客平台就是他们的组织”。
大量优秀的毕业生涌入二三线城市,也带动了当地的创业、就业,各地政府提供的帮扶政策,也让这些青年创客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发芽。
杨洪哲认为,任何国际的创业生态系统中都有官方的存在,他们对各种资源进行协调,而中国政府的参与度更高。“从本质上讲,各个国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方式非常相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种合作的文化,而政府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他说,“这种创业的文化可以帮助消除创业的壁垒,让更多人获得资源和支持,帮助更多人取得成功。”
丰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创客走好第一步
“让我意外的是在中国大陆有这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参加“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的新加坡青年陈维捷道出了目前我国创业的特点——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其实,这离不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高校是创新的一个聚集之地。大学生有非常好的想法,他们需要融资,也希望找到投资者,找到愿意帮助他们创业的CEO。”杨洪哲说,他十分看好中国高校创业群体。
刘伯敏就是从高校走出来的创业者,他在分享中多次谈到自己是通过KAB创业教育项目成长起来的。通过KAB项目,他决心从事创业服务领域,成立了苏青合伙人孵化工厂,并通过KAB项目参加了中俄创业青年培训,对接到俄罗斯的创业资源,打开了公司的国际市场。
据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董时介绍,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十余年来,始终把在高校推广创业教育,扶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作为践行宗旨的重要举措之一。截至目前,KAB创业教育已经覆盖全国1700多所高校,在引导、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如今,KAB创业俱乐部已经成为高校创业者的聚集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多种平台和资源。合肥工业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主席唐帅介绍,KAB创业俱乐部首先十分注重氛围的营造,让大学生创业者有机会直接对话社会一线创客,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常态。他说,学校历年来都会投入大量的财力、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们完成项目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KAB创业俱乐部还设计和策划相关创业类活动,不仅能让成员获取创业灵感和经验,还能让他们对当下的商业形势有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KAB创业俱乐部负责人孟琪介绍,学院打造了全体学习实训到孵化指导个体的“1+5+N”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即:1个主体北斗创客空间,5个分创空间,N个实践平台,在这一过程中,KAB创业俱乐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南开大学KAB创业俱乐部负责人那庭赫说,社团已经形成了品牌活动,通过“3+N”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每年,KAB创业俱乐部都会组织名人堂、创意营销和青年沙龙,同时结合当下热点及资源不定期举办分享会。目前,社团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达到5700余人,在南开大学4月发布的社团新媒体矩阵榜单中位居榜首,成为南开大学校园媒体中影响力最大的微信公众号。
杨洪哲说:“在中国、在北京,有那么多学生充满了活力,那么多人想创业。中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对世界的创业体系有很大贡献。”他认为,高校的潜力无穷,并希望能建立高校的全球创业生态体系。
产业园区、加速器构建创业生态链条
“所有的创客只要有好的想法,在中国随便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创业的土地。”刘伯敏评价当下是创业的黄金时代,“产业链条、加速器、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短短几年构建了创业的生态链”。
如今,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中,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创新创业的标配。据国家科技部公布数据,截至目前,全国有626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56个国家高新区。这156个国家高新区涵盖着大多数优质创新创业企业,集聚了全国近40%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有96家诞生于国家高新区,诞生了一批以小米、华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占地面积不足国土面积1%,但研发投入却几近全国企业一半的科技园区在世界上也是榜样。杨洪哲说,在中国,市场的交易数字呈指数型增长,孵化器、加速器等方面也在逐步活跃。
以北京中关村为例,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实现总收入4.07万亿元,以占北京市3%的土地,实现了对全市经济增长约37%的贡献率。目前,中关村汇聚了包括联想、百度、小米等在内的两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数据统计,2018年1~5月,中关村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89家。
陈维捷被中国青年的创业激情深深震撼。他上一次来到北京是22年前,这次再度来到北京,他“感受到浓烈的创业氛围”,听说北京中关村聚集了一大批新型互联网企业,他很想去了解参观。
在刘伯敏看来,产业链条、加速器、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了孵化梦想的平台,“我们不缺创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梦,如何迈出第一步,那就是要参加创业大赛。”据了解,各地创客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都在积极举办创业大赛寻找优秀的创业项目,每年的创业比赛都有大量投资人对接创业企业。刘伯敏说:“这就是中国为中国创客,或者来中国创业的外国友人提供的创业机会。”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