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库布其奇迹的绿色启示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题:库布其奇迹的绿色启示
新华社评论员

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生态修复景观(7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茫茫沙海面前,人是渺小的。而能让沙漠变成绿洲,又足以证明人的伟大。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绿进沙退的故事,彰显“誓将黄龙变绿洲”的顽强力量,创造出世界荒漠化治理的一大奇迹。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库布其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曾被认为是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让绿色延伸,每推进一寸、前进一步,都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各族干部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治沙过程中涌现出王文彪、王明海、乌日更达赖等一批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和典型。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实干,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在大漠深处筑起一座改天换地的精神丰碑。
治沙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在与沙漠长期的较量中,鄂尔多斯人反复试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沙奇招。有被誉为凝聚治沙智慧的“中国魔方”——草方格沙障,有成本低廉、效率很高的“水气种植法”,还有利用凌汛水滋润沙漠……鄂尔多斯人摸索出一条尊重自然、持续创新的科学治沙之路,不仅为自己除沙患找到有效方法,也为人类治理荒漠化提供了有益的中国经验。
治沙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课题,最终目的是要让沙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走进今天的库布其治理区,阡陌纵横、鸟语花香,一派田园风光。沧桑巨变,得益于当地在实践中形成的“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把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调动了起来。库布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打造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们看到了沙漠中蕴藏的发展潜力、致富希望。
2017年9月,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也正式启动。库布其手握靓丽“绿色名片”,正从大漠走向世界,必将为创造更多绿色奇迹,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关新闻
- 2018-08-07形成合力,推动绿富同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2018-08-07库布其:实现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 2018-08-07百折不挠,创造绿色奇迹
- 2018-08-06大漠里写就绿色史诗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