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题材影视剧创作:把英雄的故事和精神“栽”到观众心里
电影《文朝荣》剧照
电视剧《太行赤子》剧照
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英雄精神都是一个时代提振国人士气、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动力,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精神坐标和价值底座。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文艺工作者尤其要在纷乱的市场潮流中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动摇,用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英雄文艺铸魂载道,体现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意志和价值信仰。
为了最大化地挖掘英模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社会价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近日组织专家学者就英模剧的艺术呈现与创新表达,以及影视剧中英模形象的美学突破等话题建言献策。
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烛照下的时代航标,英模题材一直是我国影视剧创作的重要一脉。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我国已经创作了上千部该类型的影视作品。像电影《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钱学森》《第一书记》《吴仁宝》《永远是春天》《郭明义》《张思德》《生死牛玉儒》《任长霞》,以及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太行赤子》等,它们中既有党员英雄、农民英雄、抢险英雄、救灾英雄,也有反腐英雄、改革英雄、科技英雄。正在热映的电影《文朝荣》表现了一名在喀斯特山区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少数民族扶贫英雄。这些作品凭借深刻的主题、精良的制作、纪实的风格,在我国主旋律文艺创作的百花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到主旋律英模题材的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说:“中国电影史上的英模类电影拍了近百年,对于建构国人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大作用。英模电影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邪恶的,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它们是我国电影文化产业中特别重要的类型,已然构成了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
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现实主义英模题材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些以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及各行各业的真实面貌。比如透过影片《文朝荣》,观众了解了基层状况,文朝荣在改变落后面貌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这些有担当的英雄是如何带领群众走出贫困的。影片尤其告诉年轻人,当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而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这正是英模电影所传递出的现实主义力量。
创作应避免同质化倾向
英模影视剧作品以树立榜样、弘扬正气为精神内核,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时代楷模形象,闪烁着信仰和理想主义的精神光芒。然而,在电影类型日趋丰富多样、电影的娱乐功能被推崇备至的当下,部分英模题材因概念化、脸谱化倾向给观众留下刻板印象,加之这种和生活同步、以真实事迹为原型的题材尤其难拍,英模题材创作一度出现表现形式单一、精品短缺的现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提到了英模题材的创作难点,他说:“通常在影片创作之前,各类新闻报道和英模报告会已将主人公的事迹详尽描述,为此,艺术创作一定要艺术化地予以呈现,使其超越生活、超越现实、打动人心;另外,英雄人物的共同点都是为社会、为老百姓作贡献,如果用同样的手法创作会产生同质化。因此不妨适当虚构,或尝试各种探索,使这类题材也有百花齐放的空间和可能。”他建议,尤其要吸纳最优秀的编剧和演员来支撑这一题材,使人物形象立起来。
“现实主义纪实作品创作特别难,难就难在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直言,“一场英模事迹报告会的纪录片10分钟就看完了,为何还要通过电影进行艺术创造?有些英模故事我们听了都掉泪,为何拍成电影反而不感人?原因是没有深入生活,没有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艺术创造就是要把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挖掘出来,把英雄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提炼出来,要像文朝荣种树一样,把英雄的故事和精神‘栽’到观众心里,在他们心里扎根。”
深入生活、穿透生活
英模文艺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营养剂”,也是文艺百花园中的“压舱石”。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如何尊重艺术规律,直面社会现实和生活本质,用艺术的手段构筑更多有灵魂的英模电影,使之适应主流年轻观众的审美心理,最大化实现英模影视作品的价值,这是当前英模影视剧创作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精湛的演技往往能使硬题材软下来。”谈到如何通过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来构建当代英雄题材的审美格局,《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说,“英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要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来支撑。看了王洛勇饰演的文朝荣后,我想起一句话:‘擦去洋墨水,演活村支书’。很难想象,影片中那位土得掉渣的村支书竟然是由曾经在百老汇演出歌舞剧的洋味十足的艺术家扮演的。再比如电影《十八洞村》里面的王学圻、《初心》里的吴京安,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出色的表演,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质量。”
类似文朝荣这样的公仆人物怎样拍才好看?对此,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教授彭文祥用4个字概括:真情真心。创作者要以真挚情感为纽带,俯下身去,深入生活、穿透生活,在家国一体的伦理抒情中推进艺术的叙事。
“善用细节是主旋律英模剧打动观众的另一‘法宝’。”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看来,细节往往是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人物传记的点睛之笔,要通过真切可感的细节凸显英模人物的个性和灵魂。
(记者)
相关新闻
- 2018-07-2324名英模烈士子女申请戍边:在你倒下的地方陪伴你
- 2018-05-31《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 表彰大会代表时的重要讲话学习辅导读本》内容摘要
- 2018-05-25“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2018-01-31【飞天时代楷模】张晓光:“英雄”笔谱写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