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正从“重视”转向“专业”
原标题:亲子共读正从“重视”转向“专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谈社会公益助力家庭教育
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关系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了解我国家庭在亲子共读方面的真实现状和潜在困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了“中国家庭亲子共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有意愿在亲子共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但是行为跟不上意识,家长渴望社会能提供专业的亲子共读培训课程。
近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亲子共读之于家庭教育,正在从“倡导”和“重视”向“科学”和“专业”转变,这一现状值得社会关注与深思。
近一半的孩子每天阅读量不足半小时
“中国家庭亲子共读情况”调查主要针对0岁至12岁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展开,共收集来自31个省(区、市)的9194份问卷。
调查显示,我国孩子早期阅读时长明显不足,近一半(47.1%)的孩子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孩子仅有12.8%。家长的阅读表现也不乐观,45.3%的家长每天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仅5%左右能做到每天2小时以上的阅读。
调查发现,家长的阅读习惯与孩子息息相关,在有着较好阅读习惯、家长每天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的家庭中,孩子耳濡目染,阅读时间也明显增加。相反,在那些家长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中,仅有5%左右的孩子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足半小时的比例高达69%。
数据显示,孩子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量增加而增长,而阅读能力越强,学习成绩相对更优异。阅读能力不足的孩子中,78.3%的孩子学习比较被动,需要在家长督促下完成学业,有5.4%的孩子对学习存在抵触心理。
朱锡生表示,孩子阅读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业水平。亲子共读应坚持早起步并持之以恒。早期阅读能让孩子终生受益,持续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亲子共读,则能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家长渴望提升亲子共读的方法和技巧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亲子共读的目的时,家长普遍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其次是能力的提升和知识拓展。
朱锡生表示,以兴趣为导向的亲子共读是广大家长的首选。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选择亲子共读内容,适当引导,充分交流,能有效提升亲子感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多数家庭在亲子共读上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家长在考虑亲子共读的内容之外,都明显关注共读的方法和技巧,即怎么读。
数据显示,亲子共读时,儿童文学是幼儿园阶段4岁至6岁孩子的首选,科普读物最受7岁至9岁孩子的欢迎,10岁至12岁的小学高年级孩子则更喜欢中外名著、人文社科类读物,畅销文学作品、报刊及网络内容则是12岁以上初中生的最爱。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不同,家长在选择亲子共读书目时必然有所差异,但在挑选时,大部分家长还是坚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
提升亲子共读的效果最急需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有42.5%的家长们投给了“提升自己的共读技巧”这一选项,占比最高。38.4%的家长表示会“投入更多亲子共读时间”。有48%以上的家长表示一定会参加与亲子共读相关的家长培训课程。
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大有可为
如何让阅读真正成为家庭文化?朱锡生提出了新视角。他认为,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对亲子共读的重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推动家庭教育、亲子共读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相继推出了“小候鸟专项基金”“母婴1000天”等公益项目,以亲子共读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为了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好未来集团共同推出“未来家庭教育计划——亲子共读公益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建立由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专家团队、志愿者等参与的家庭教育服务平台,为家庭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亲子共读公益项目将以社区为基础,捐建“亲子悦读馆”,配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打造亲子共读平台;开展“亲子共读家庭教育巡讲”,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系列知识讲座,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朱锡生表示,新时代中国父母陪孩子成长的旅程已经开始,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积极探索与自省,更需要社会专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公益力量参与亲子共读,可以让这条陪伴孩子成长的路途更广阔而坚实。(王海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