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让人文学术大众化(艺海观澜)
原标题:尽可能让人文学术大众化(艺海观澜)
人文学术大众化,是要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提升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引导大众形成健全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要降低其学术含量,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
专家者,常常因为“专”而小众。一位理论界同行说过,理论书就应该写得难一些,深一些,高大上一些,这样才可以设置专业门槛,让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望而却步。我自己在给一家权威刊物投稿时,也因为将随笔笔法融入论文写作而被外审专家和责任编辑同时提醒,紧急叫停。同行的想法与责编的提醒不能说没有道理。不仅是因为深度的思想需要深度的学术语言加以呈现,从而确保其原汁原味,不至于被稀释之后变得清汤寡水;而且也因为学术发展至今已形成诸多通行规范,不按规范来,很可能就会触礁翻船。
如此看来,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学者陈平原早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术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平民化时代,人文领域的专家如果仅仅拥有知识,仅仅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已无法体现出自身优势,在知识的占有之外,他更应该成为学问的深度开掘者,成为思想的精心打磨者。也就是说,比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有问题意识,会思考,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这才是以专家之学影响大众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不仅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业读者。他们大概觉得,著作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圈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走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这既无益于公众也无益于艺术家。”我以为,这里把“艺术家”换成“专家”,在特殊学术领域其描述同样也是可以成立的。如此看来,专家有无大众意识,不仅关系着思想能否走出去,能否真正影响世道人心,而且还关系着学术的假冒伪劣问题。
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主张与做法值得一提。当他意识到读者大众的重要性时,不仅向知识界呼吁:“必须学会用形象说话,学会用这些新的语言表达我们书中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地写时评、写剧本,甚至把他那本整整一公斤重可以当秤砣使的哲学书《存在与虚无》简化成一本通俗小册子。中国学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朱光潜先生既写过《西方美学史》之类的高头讲章,早年也写过《谈美书简》《谈文学》这样的“小书”,而无论是哪类著作,他都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如此功夫,既是因为他学贯中西,也是因为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不仅要咬文嚼字,而且要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我自己在作文时,如果碰上兴会,筋肉方面也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正是依靠这种追求,他才把论文写成了大家可阅读的文章,努力把学问做到化境。
实际上,当人文领域的专家之学变得越来越佶屈聱牙,当“论文体”成为学术界的主流文体时,一些专家已经有所行动:有人重视专家之学与大众传媒的结合,有人强调“介入日常生活的学术”,有人开始了“具随笔之形,有论文之实”之类的文体实践。凡此种种,都让人意识到专家之学大众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当然,话说回来,行文简显浅,学术大众化,是要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提升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引导大众形成健全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要降低其学术含量,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领会了马克思的“说服”“彻底”和“事物的根本”,很可能我们也就掌握了专家之学大众化的辩证法。
相关新闻
- 2018-07-21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 ——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2018在上海召开
- 2018-07-20探寻创作的生命密码——读《生命存在与文学艺术》
- 2018-07-13文艺复兴艺术与科学观念下的丢勒
- 2018-07-13我想用学到的医术救治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