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脱贫攻坚在行动】青海黄南:四县脱贫各有方 立足实际“扶贫+”

18-08-02 11: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沈文刚

  近日,“脱贫攻坚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媒体记者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走进“藏族画家之乡”同仁县拜访热贡艺人,探访泽库县牧民在拉格日模式下的脱贫足迹,探寻河南县“脱贫摘帽”的底气和成果,体味尖扎县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青海省网信办主办。

  同仁县:文化扶贫有特色热贡艺术走出去

  图为热贡龙树画院总经理完德介绍画院情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爽/摄

  “现在不仅仅是同仁县,还有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我们画院学习唐卡”,热贡龙树画院总经理完德告诉记者。在同仁县,大大小小的唐卡画院一共有13家,龙树画院就是其中的一家。

  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地区,近年来,同仁县实施了“千家万户”工程,培育了一批热贡艺人和知名文化企业,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7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1名,省级传承人14名,形成了以唐卡、堆绣、藏戏等为主的热贡文化产业群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

  图为正在画院进行唐卡创作的学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爽/摄

  同仁县吾屯村是热贡艺术的核心区,从事热贡艺术产业的户数达到90%以上,呈现出“家家做画、人人从艺”的景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李俊告诉记者,“以前全村人均收入是750元左右,现在画唐卡之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40元。目前村内有39户165名贫困户,影响带动了村内31户153名贫困户发展文化产业,并实现稳定收入。”

  图为热贡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布局图

  据了解,为了推动同仁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仁县启动了热贡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全县文化经营主体达到258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2017年实现文化产业收入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泽库县:生态畜牧加扶贫拉格日模式创奇迹

  图为泽库县广袤的草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爽/摄

  畜牧业是泽库县的支柱产业,70年代初全县总人口为3.46万人,而2017年,全县总人口已经攀升到7.65万人。畜牧业产出降低,牧民收入减少,泽库县因此成为青南牧区典型的贫困县之一。

  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合作社理事长俄多告诉记者,在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下,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生态加剧恶化,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中黑土滩,沙化及退化型草场面积不断扩张。“2011年初,我们向大家提出了组建合作社的构想,牧户以草场和牲畜折价入股,每股500元。大家将27.47万元的草原奖补资金借给合作社,用于投入虫草交易和畜产品销售的周转。”

  2008年以前,拉格日村是全县64个牧业村中最贫困的村,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后,草场没有增加一分,牧民的收入却翻了几翻。

  图为记者们来到泽库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园

  泽库县委副书记李海波告诉记者,拉格日模式的创立,是立足县情,事实求是的结果。县委、县政府依托泽库全国有机畜牧业示范县的有利时机,确立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的发展目标。打造了“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这样的合作社样板,并得到广泛推广普及。

  图为泽库县泽曲镇东科日村牧场正在挤牦牛奶的牧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爽/摄

  目前,全县剩余贫困入口4199户、16278人,2018年计划实现10个贫困村退出、13912名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计划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河南县:绿色扶贫成效显脱贫摘帽第一批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弯曲部的河南县

  河南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俗称“河南蒙旗”。作为全省第一批、青南牧区第一个脱贫“摘帽”县,河南县坚持以人为本、精准扶贫、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河南县副县长赵德龙介绍,全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序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奖补奖罚机制政策。对16个贫困村3.96万亩黑土滩、328处180.15万亩草原有害生物进行了治理。

  图为每两年一届河南县的“那达慕”盛会

  据了解,目前河南县设立开发林业管护员、草原生态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736个,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

  “一个公益性岗位,一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相当于一家人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开销所需,”赵德龙介绍。按照青海省脱贫攻坚有关规划,“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在青海牧区要实现贫困户“一户一岗”。

  大力发展绿色扶贫产业,深入开展生态扶贫,河南县坚持实行了十四年的“禁塑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草原。

  尖扎县:旅游扶贫振乡村有山有水有乡愁

  位于黄河边的尖扎县

  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尖扎县,具有明显的农牧业资源、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绿色的水面资源优势。

  副县长卓玛吉介绍,要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忙起来、有事干,吃上“旅游饭”,用发展乡村旅游来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被称为“黄河第一镇”“青海小江南”的康杨镇位居尖扎县北部黄河之滨。因地制宜培育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康杨镇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的“康杨模式”。

  图为“青海小江南”康杨镇周末游的游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爽/摄

  曾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的康杨镇城上村,如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上村依托“知青宿舍、九天玄女庙、元代古城墙、何家家谱”等深厚的民族积淀和环西宁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开启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新路子。2017年年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为8215元,如期达到了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的六项标准。

  尖扎县委副书记才让端智介绍,“旅游+扶贫”模式让尖扎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尖扎要努力成为青海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全域旅游的示范县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爽)

精彩推荐

  •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兰州市全面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纪实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兰州市全面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纪实
  • 庆阳庆城县庆城镇武装部干部慰问老党员、复员军人 庆阳庆城县庆城镇武装部干部慰问老党员、复员军人
  • 陇原环保世纪行|壮美盐池湾    雪豹种群在188至350只之间(组图) 陇原环保世纪行|壮美盐池湾 雪豹种群在188至350只之间(组图)
  • 陇尚记忆(12)|四十年甘肃文学管窥 陇尚记忆(12)|四十年甘肃文学管窥
  • 天水有轨电车露“真容” 天水有轨电车露“真容”
  • 兰州黄河风情线河道暂时解除警戒 兰州黄河风情线河道暂时解除警戒
  • 兰州:乘客晕倒车厢交警紧急相助 兰州:乘客晕倒车厢交警紧急相助
  • 盘活沉睡资产 助力乡村振兴——兰州红古薛家村因地制宜开展观光休闲+特色农业 盘活沉睡资产 助力乡村振兴——兰州红古薛家村因地制宜开展观光休闲+特色农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