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临夏扶贫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原标题:【脱贫攻坚在行动】激活贫困户积极性甘肃临夏扶贫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种地多年的李玲玲,如今是一名育苗员,工作比种地轻松,收入还有保障;李晓萍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生产线上的工作,让村里人好生羡慕;马文香则正在学习缝纫技术,以后就可以靠这项技能务工了……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大力发展产业和技能培训,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贫困户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这样被激活。
李玲玲:家门口当起了培苗员
李玲玲正在育苗厂房内换苗。
在育苗厂房,李玲玲熟练地进行换苗。
这份工作,是她三年前开始干的,从家走到上班的地方只要10分钟,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在此之前,家在临夏县北塬镇堡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玲玲主要是种地,家里5口人,全靠5亩地生活。“主要种玉米,收成最好的时候,一亩地才能赚1000块钱。”
三年前,当地招商引资成立临夏百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引进种植优质、高产、高效花卉苗木、名优水果,特色蔬菜等无公害新品种。
李玲玲选择将土地流转给公司,自己到工厂打工,经过公司技术员的指导,成为了育苗厂房内的一名培苗员,她说“只要勤快一点,这里收入有保障。”
临夏县驻百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特派员郭宏伟说,这里的订单农业很受市场欢迎,鲜豆苗、香菜等蔬菜远销往台湾、北京等地,“优势就是绿色产品。”
如今,这里栽植林果苗木、露地蔬菜共2200多亩,林下套种油经济作物1000多亩。种植反季节温室果蔬88棚。年产各类蔬菜5200吨,草莓8万斤,年产值600万元。
随着规模的发展,人力需求变多。像李玲玲一样,在这里务工的当地群众也越来越多,“主要吸纳土地流转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就近就业,月收入1800到3000元不等”,郭宏伟说。今年,公司还与厦门厦临公司合作种植高原夏菜,实施产业帮扶合作,年内计划帮助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李晓萍:打工顾家两不误
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李晓萍很珍惜
李晓萍在当地一家饮品公司上班,该公司以当地特有的啤特果为原料,开发了一系列果味饮品。
工作10年的李晓萍已经是一名熟练的车间包装工人了,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
对李晓萍来说,这份工作很重要,家里有7口人,但只有5亩山地,每年种的小麦还不够家人吃,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丈夫的哥哥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身体有病要长期吃药,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的开销全靠她和老公两人的收入。
她和丈夫都在这个工厂上班,丈夫是车间主任,每月有4000元,两人合起来能赚7000元,有了这个稳定收入,家里的日子才算是过得下去。
随着当地啤特果果味饮品的销量越来越好,李晓萍还将家里的两亩地全种了啤特果,每年将啤特果卖给公司,增加了收入。
虽然赚的不如外出打工多,但在家门口能照顾老人,陪着孩子长大,李晓萍说村里很多人都羡慕她呢。
马文香:参加培训收获新技能
马文香(音)正在练习用机器缝边
在临夏县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上石村的马文香(音)和邻居马米乃(音)正在学习如何用缝纫机纳鞋底、做鞋面。
对马文香来说,纳鞋底、缝鞋面并不陌生。
但她不知道的是近年来“河州老妈妈”牌布鞋在外面越来越受欢迎,当地大力扶持发展布鞋加工企业,截至2017年底,布鞋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已遍及全县,从业人员18000人,销售网点300个,遍布9省60个县市,年生产各类布鞋350万双,销售300万双,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当地帮扶干部将目光瞄向马文香这样的农村闲余劳动力,鼓励他们参加培训。
马文香没有打工的经验,帮扶干部找到她时还有点犹豫,但听说学会就能到“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三千多块钱的收入,还能顾家,她有点心动。
于是,拉着邻居马米乃大姐一起来到培训基地,学习了几天,两人慢慢有了信心。
“以前是手工做,现在是用机器,但难度应该不大”,按照当地的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他们便可以到“扶贫车间”上班。
小小的布鞋,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成了当地群众实现创业、务农、持家三不误的致富新途径。
相关新闻
- 2018-07-13【脱贫攻坚在行动】甘南夏河县:“三变”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 2018-07-13【脱贫攻坚在行动】临夏: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作为
- 2018-07-13【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永靖:黄河璀璨明珠迎来民生工程 80岁老人“喜提”新居
- 2018-07-13【脱贫攻坚在行动】新时代的临夏砖雕:“非遗+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