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荐读】中国人在沙漠种水稻很牛?其实他们早就在沙漠种菜了!

2018-06-24 20:35 来源:人民日报

  此前我们曾推送过一篇文章,主要是说袁隆平团队完成了一项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试验——在迪拜的沙漠里种水稻,并且亩产超过了500公斤。其实,中国人不但在沙漠种植水稻让迪拜人叹服,在迪拜沙漠种菜也是一把好手。曾有温州商人克服了迪拜沙漠中水和土两大难题,种出了黄瓜、西红柿等40多种瓜果蔬菜,每天数吨的出产量,供应着迪拜80%的华人和中资企业、高档酒店,货品供不应求。

  就连向来以采购标准严苛著称的阿联酋航空公司也大量向他们的农场订购蔬菜。在迪拜种菜的温商说,迪拜饮食以烧烤油炸为主,中国人吃不惯,于是就克服一切困难种起菜来了。其实不光是在沙漠,在岛礁、南极、太空等等跟种菜仿佛沾不上边的地方,中国人都能种上菜,管你什么气候土壤,只要想种,就一定种得成。于是,在世界人民看来,种菜简直就成了中国的一项独特技能,堪比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印度小伙们自带歌舞属性,犹太人天生会做生意……这些特有的标签。但种菜怎么就成了中国人的民族天赋?

  1

  种菜竟成了中国人的特殊技能

  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勤劳的中国人都在努力种菜。

  有条件,自然要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

  院子里当然不用说。

  没有院子的,阳台上也可以。

  院子和阳台都没有的,就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分分钟就能种上菜。

  就算在茫茫南海深处的岛礁上,中国人也种了菜,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来搅局,岛上始终“蔬果飘香,鸡鸭鹅欢叫,鸽群更在海天间翱翔。”

  若有谁阻碍我们种菜、威胁我们的菜园,咱们也不缺航母潜艇来保护我们的菜地、鱼塘和猪圈。

  驻永兴岛官兵种菜科技含量高,应用智能技术。

  网友们都说,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大片平地,就有种想种点什么菜的冲动。

  更厉害的是,中国人的菜,已经种到国外了。

  管你什么气候土壤,只要想种,就一定种得成。

  跑出去维和,维和部队种菜。

  中国维和官兵和南苏丹当地百姓一起采摘蔬菜。

  出门搞援助,工程队“种菜”也是把好手。

  中国专家在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陪孩子出国上学,也不忘种菜。美国网友们就此评价,爱吃菜是个好习惯,还是中国人饮食习惯健康。

  白俄罗斯、苏丹、伊拉克、埃塞俄比亚……

  种南瓜、种黄瓜、种苦瓜、种冬瓜……

  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仿佛都有中国人种的菜,连南极也不例外。

  大图:中山站温室实验室内蔬菜生长情况;小图:队员凯旋。

  种完南极,你以为结束了?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我们连太空都种了菜。

  如此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题是种菜解决不了的,如果种菜解决不了,那就再养点猪。

  2

  中国人种菜的先天优势很足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种菜?

  容易想到的是,中国拥有适合种菜的自然条件。

  *中国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亚热带季风区,与其他国家相比,四季更加分明;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中国拥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地形,可以从事多种形式的农业活动。

  中国地形图

  在这样复杂而多样的自然环境下,即使在同一纬度,沿海低地与内陆高原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不同的野生动植物生长在这些截然不同的环境里,被不同地区的早期农民驯化和利用,最终让中国成为了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里面当然也有多样性的蔬菜。

  中国本土就有很多独特的品种,再加上外来引进的品种,目前栽培的蔬菜已经多达100多种,普遍种植的就有近50种。

  同一种类中,又有很多在中国发生新的变异,衍生出诸多变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产于中国的大白菜,至少有近1000个地方品种,东西南北的大白菜各不一样。

  引进来的蔬菜,也被中国人种出了新花样,比如西方最重要的蔬菜——生菜,从地中海传进来,就产生了莴笋和油麦菜两个品种。

  可以说,基本上世界的多数蔬菜都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然后野蛮生长。

  3

  中国人种菜技能的养成

  不过,摊开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在种菜的自然条件方面,比中国更优越的国家和地区还是不少的。

  所以,中国人爱种菜显然还有其他因素。

  比如种植历史。

  最初,地球上所有人类都是以狩猎采集为主的。

  后来,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并能对野生食物进行再加工,这使得人口死亡率降下来了。

  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开始上升,单靠产出少、风险极高的打猎已经无法供养整个族群。

  怎么办?

  这时候,中国、美洲东部、中美洲、安第斯山脉等几个地区的族群率先找到了方法——驯化以谷类+豆类为主的植物。

  这两类食物共同填饱了这些地区人们的肚子,强健了他们的身体,较之前的狩猎采集,能从每亩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卡路里,这些族群也顺势进入“农业种植时代”。

  此后,这些会种植的族群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迅速把其他族群甩在身后。

  他们开始一门心思种田,选择了定居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育间隔期也渐渐缩短,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古代先民生活图景

  谷类和豆类总会吃腻,他们便希望得到一些特别的食物来改善下生活,于是不断有新的植物被驯化,渐渐有了品类更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在20万种野生植物中,只有几千种可供人类食用,只有几百种能被驯化。这个过程需要无数“吃货”前仆后继,勇于品尝,不幸品尝到有毒的食物就只能献出自己的一条命了。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辨药尝百草

  中国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仅有的几个植物驯化中心之一,在蔬菜种植历史方面不是一般的悠久。

  4

  中国人不得不种菜

  中国人种菜技能的养成,也伴随着无数的无奈和叹息。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进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量也不断减少。

  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在农业生产力提高极为缓慢的前提下,中国人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更遑论吃肉。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就不可行,因为吃肉付出的代价简直太大:每次某种动物在吃某种植物或者另一种植物时,食物生物量转化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仅为10%左右,这也就是说,要花费1万斤左右的饲料才能喂养成一头1千斤重的牛(数据出自《枪炮、病菌与钢铁》)。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古代,能吃上肉的,也仅仅是极少数人而已。不光限购,更是要特供。

  如《礼记》规定,天子才能吃牛肉,诸侯平常吃羊肉,每月初一才能吃一次牛肉,大夫平常吃猪肉和狗肉,老百姓也就是能吃点鱼肉,“鱼肉百姓”据传由此而来。

  遇到战乱和灾荒,甚至会连粮食和蔬菜都吃不到,《尔雅.释天》有言,“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饥馑”一词由此而来。也就是说,无论是粮食遭灾,还是蔬菜匮乏,都让人很难受。

  19世纪游历中国,并对当时中国国情有深入研究的英国人乔治·斯当东,就灾荒问题做过一个精辟评论:“在中国一个省份内发生饥荒次数超过一个欧洲国家。”

  在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中,“我”和姥娘有这样一段对话:“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

  “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哪一年?”姥娘生于1900年,她对“1942”这个年份的忘却,不是因为这一年的大饥荒不触目惊心,而是在她老人家经历的日子里,饿死人的事确实发生得太频繁了。

  有专家统计过,同一历史时期,中国总计发生过5258次饥荒,而欧洲发生的饥荒次数为864次。

  电影《1942》中的逃荒者

  对于灾荒和饥饿的记忆,使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成为了中国人的基本诉求。于是,中国人总是不遗余力地开发每一寸土地,栽种上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和蔬菜。

  相对于一年只能熟1-2次,最多3次的粮食而言,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收获得更多。而且,种蔬菜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这个季节栽种的蔬菜。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生产逐年攀高,饥饿开始逐渐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在历经4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后,新一代中国人几乎没有太深刻的饥饿记忆。但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仍然会存有长期饥饿形成的忧患意识——

  “在我们家,绝对不能对外婆说因为不饿就不吃饭了这样的话,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而且每次饭后,她总会吃光我们剩下的饭菜。”

  “姥姥经常说,人只有吃饱了才踏实,才会有安全感。”

  “守着粮食,种上菜,心里才踏实。”

  5

  种菜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诉求

  在中国,种菜从来不是“下等人”的事,皇亲贵族和知识分子也都很喜欢种菜。

  古代天子每年都会“亲耕”。

  这项具有强烈仪式感的传统起源于汉文帝,之后,很多皇帝都会在每年正月下地劳动一番,以示对“三农”的重视和尊重,给全天下的农人们加油打气,同时也许下愿望,祈祷一年的好收成。

  雍正皇帝在先农坛行耕耤礼(局部)郎世宁绘

  皇帝竟然也种田,这让外国人大为惊诧,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论孔子的学说》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中国人是庄稼汉。他们的皇帝自己也种田。”

  知识分子和贵族也种菜,他们崇尚田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还把“耕读传家”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耕读传家”

  同样,经历宦海沉浮,对官场心灰意冷的官僚也把田园当成自己最后的栖身之所,完成从官僚到农人的切换。《三国演义》中,刘备甚至通过种菜来掩蔽自己的锋芒和英雄本色,减轻曹操对自己的怀疑,“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军队也种菜,自给自足。中国军事自古以屯田闻名。屯田就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种粮食种蔬菜,进而自给自足,无需国家财政支持。

  在中国,种菜不但不会被歧视,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情操的陶冶、精神的追求,甚至是一种低调的表现,这在把种田之人看做农奴的古代西方世界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糅合下,种菜成为了中国人特有的一项属性。

  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说,每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

  中国人的种菜情结,对土地和自然热爱的突出意象,便是这样一种深烙在骨子里的集体无意识,甚至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一位美国人评论道:“在我家附近新搬来一家中国人,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院子里掘土,之后每天我都看到他们在地里忙活,我每次都很震惊,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看他们院子里停放的汽车也并不是没有钱买不起菜的人,但是我看到他们坚守了几个月院子里硕果累累,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收到他们家摘下来的蔬菜,当时小镇所有人对他们的观念都改变了,不再是破坏环境的始作俑者,反而是接近大自然,接近生活的现实,我们现在都很喜欢他们一家人。这让我想起《阿甘正传》,有些人不需要选择太多,只要坚守一份努力就能成功,而那些不断选择又放弃的人到头来,就如珍妮(《阿甘正传》女主角)一样,回到原点……”

  来源: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李浩然李蓉,资料来源: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富兰克林·H·金《四千年农夫》;新民晚报《吃素的中国人》;桂慕文《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