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天水:巨变张白村走进新时代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天水:巨变张白村走进新时代
每日甘肃网记者 刘东亮 通讯员 尤斌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盛一院香。端午节前夕,记者从天水市麦积区中滩街区出发,沿着新修的麦甘公路,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张白村,一个被绿树遮掩远的“名村”。
村口处最显眼的是一幢六层高的楼房,楼后是一排排漂亮的两层小“别墅”。村支书徐春明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近年新建的新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巨大的变化。
张白村,位于麦积区中滩镇政府驻地以东3.5公里处,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劳务收入,2017年有1200人外出务工,人均劳务收入2万元。
张白村是远近闻名的劳务村,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村里人就开始外出务工,建筑、运输行业是务工人员最多的,依靠传帮带,今天,劳务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靠劳务富起来的村民,1985年以后村里就再没有土胚房了,全部换成了砖瓦房。
来到村民张思让家里,二层小楼宽敞明亮,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一进院子就给人很惬意的感觉。65岁的张思让精神矍铄,作为最早出去务工搞建筑,又当过村主任的他,谈起改革开放这些年村里的发展变化思路格外清晰,语气颇多感慨。“以前都是土胚房,现在都是小二层;以前下雨一脚泥,现在所有的巷道都硬化了;以前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要到镇上去,现在村里的门市部就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家里的生活条件简直比城里还好。”话语间,张思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2007年,张白村借助国家农业综合项目建设了新农村,新建了50户示范户,配套村广场硬化、巷道硬化、排水、亮化及环卫设施,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从此两脚泥,吃井水的日子一去不返。
2015年,改扩建旧阵地,完成塑胶操场1400平米,安装健身器材26组。2016年绿化村主干道,2017年争取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投入754万元对村里基础设施、美化绿化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村里环境更美了,村民生活更方便了。
新时代,新气象,必须要有新作为,张白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强了,精气神更足了。除了主导产业劳务输出,张白村充分发挥地处麦甘公路沿线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果蔬种植业,采取自筹和招商引资的方式打通了村内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今年养殖业、果蔬种植业的产业链条以基本形成,群众致富的路子又多了一条。
今年30出头的徐春涛是村里有名的“养花能手”,靠着种植月季花去年成功脱贫。由于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徐春涛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出去务工。看着周围的邻居一家家都盖了楼房,徐春涛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该如何来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徐春涛一直在琢磨。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月季种植的商机,正好赶上2015年发放精准扶贫贷款,徐春涛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解了他创业起步的资金难题。两年下来,徐春涛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带动了四户脱贫户加入到种植月季计划的行列中,每人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全部实现了脱贫。
教育和人才,是村庄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张白村每年都会拿出一些资金配合政府部门奖励那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张白村,有着重视孩子教育的良好传统。始建于1962年的张白小学,服务着张白和蒲甸两个村近6000人口的少年儿童基础教育工作。
副校长刘桂红告诉记者,张白村历来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学校的支撑力度非常大,学校每次考试成绩都居中心学校前列,村民都学校的办学水平都非常满意。尤其是该学校的腰鼓队是麦积区教育系统的一支标杆项目,几十年来由老师们教授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学习传承,在各种大型市区级活动中多次获奖。刘桂红说,他已经在张白小学工作14年了,非常喜欢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村民重教的村风民俗。
40年弹指一挥,改革开放,让张白人找到了向幸福奋斗的康庄大道。新时代,张白人必将乘风破浪,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征途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新闻
- 2018-06-14习近平时间|改革开放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
- 2018-06-14兰州:一碗面陪伴改革开放40年
- 2018-06-14黄坤明: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
- 2018-06-14习近平:国企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