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甘谷:精准“滴灌”浇开山乡“致富花”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甘谷:精准“滴灌”浇开山乡“致富花”
每日甘肃网记者 刘东亮 通讯员 王慧敏
眼下,正值油菜收割季,走进甘谷县新兴镇北部山区的柏林峪村,随处可见拉运油菜的农用车,靠近水泥巷道的麦场上,整齐地码着油菜秸秆,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油菜拉进麦场,这是过去多少年都没有的事。往年收割油菜,我们要背一大块油布上山,然后把油布铺到地里,想办法把油菜籽打在油布上,最后肩挑背抗着装满菜籽的麻袋下山。今年,镇村两级和帮扶工作队,想尽一切办法,把农路修了4米宽,20多公里长,这是解决了村里最大的难题,再也不用四五个人抬着旋耕机上山了。”村民王连英高兴地说。
过去多年,对地处偏远的新兴镇来说,路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今年以来,新兴镇从补齐基层设施建设短板入手,整合资金争项目,已经硬化村内巷道3万平方米。通过倒排工期,狠抓质量,确保三个月内打通村组道路35条,完成危房改造111户,新修村卫生室9个,新建幼儿园3所,群众衣食住行、就医上学等民生问题将逐一销号解决。
水泥路通到群众家门口,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这是攻坚拔寨打基础的事。而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真正有体面的生活,则是脱贫攻坚的长远致胜之计。
侯家沟村是新兴镇12个贫困村之一,距镇政府12.5公里,目前该村还有13户人未脱贫。村主任王全银告诉记者,“过去,当地以种植洋芋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近几年,镇上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全村新栽花椒1300亩左右,但大多为幼树,短期内还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如何保障贫困群众,在花椒、苹果等长效产业,还没有产生效益的“断档期”,稳定实现增收?针对这一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新兴镇抢抓甘谷县试点推进“扶贫车间”进农村的发展机遇,主动争取,多方联系,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侯家沟村打造“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人,预计这些人带薪培训两月后,每月可领到工资性收入1500元左右。
“村上的扶贫车间,主要以吸纳贫困户为主。另外,我们还为6户贫困户准备解决公益性岗位。”王全银说,“通过为每位贫困户量身订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确保13户人今年实现稳定脱贫。”
扶贫车间,打破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周期长、风险大,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制约瓶颈,为贫困户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务工挣钱、照顾家庭、作务农活三不耽误,成为各村群众竞相争取的“香饽饽”。
“5月21日下午,雨下得很大,有4个群众拿着按下红手印的一份名单,找到村委会,强烈申请要在扶贫车间学编织。”甘谷县纪委驻柏林峪村干部李贵告诉记者,“群众冒雨前来,以红手印表脱贫决心的场景历历在目,脱贫攻坚,就是要激发群众的自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下足绣花功夫,树立脱贫光荣的导向,找对适合群众脱贫的产业,才能确保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甘谷县新兴镇党委书记李果香说。
顶着烈日,记者来到柏林峪村汽车座垫编织培训班,一走进去,40多名群众就自发地为镇村帮扶干部鼓起掌来。带班的巩想转激动地说,“每天早上七点,驻村干部就把两名培训老师从城里接到村上,下午培训完又开车送下去。他们还开卡车帮着拉送编织材料。这么帮扶我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学,早点学会了挣些手工钱,补贴家用。”
干部带头实干,贫困户踊跃参与。村里住下了好干部,大事小事找工作队,在新兴镇柏林峪村已成常态。
从抓班子带队伍,转变干部作风做起,在决胜整县脱贫摘帽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新兴镇严格干部考勤管理,镇村两级干部和省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形成一股强劲合力,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实策、干实事、做好事,开创了党支部先锋引领,党员示范带动,企业广泛参与,社会全面总动员的良好局面。
以渭水峪、蔡家寺两村原服装加工厂改造升级为契机,为160户贫困户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依托致富带头人牛文泰创办的陇姜源酱菜加工厂,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半屲,吸纳贫困户12人,坚持走“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之路;引进“大北山农特公司”,借助康家滩村“三变”改革发展机遇,带动群众新栽辣椒1100亩……
“2017年底,全镇未脱贫户有1049户4876人,涉及12个贫困村,34个非贫困村。通过精准落实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今年预计实现776户3590人的脱贫摘帽。”新兴镇办公室主任杨高胜告诉记者。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措施精准滴灌。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靠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得到提升。
相关新闻
- 2017-11-24【学习十九大 奋进新时代】甘肃:山之谷 水之乡 美丽乡村入画来
- 2017-11-24甘肃:山之谷水之乡美丽乡村入画来
- 2016-09-07游甘谷大像山
- 2013-01-10甘谷县故意杀人案:打牌欠资起纠纷 兴师问罪捅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