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印象青岛】青岛智造 拥抱海洋

18-06-02 15:3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吕庚青

  6月9日到10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行,这将是上合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元首峰会。青岛,也将成为世界阅读中国的又一扇窗。

  有人说,青岛的“青”,是青色的“青”,因为总有那“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色彩;也有人说,青岛的“青”,是青春的“青”,因为它的活力就像蓬勃的少年,骨子里追求创新的基因,不断创造新的动能。这不仅推动青岛冲在发展的潮头,也带领这座海滨城市走向深蓝、挺近海洋。从今天起央视新闻频道将推出《印象青岛》系列报道,为您呈现新时代青岛的美丽风貌与勃勃生机。

  面向智能尽显创新动力

  在青岛,每天平均有10多万辆车、30多万人穿梭于胶州湾的东、西两岸。资金、产业、人才纷纷涌入,让青岛这几年“很忙”。而它的发展之所以能按下“快进键”,奥秘之一就藏在这些厂房里。

  央视记者闫乃之:这里是全球第一个商用车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与传统的轮胎车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您看,这么大的车间以前需要1000多人,现在200多人就能搞定生产了,因为身边有得力的帮手,就是这些“智能化生产线”。以前人背肩扛的“力气活”,现在都有“机器人”协助完成,就像这些智能化小车,自动识别哪里需要货物,然后自动运输过去。这样的智能化,正在改变这里制造业的命运。

  三年前,轮胎业因低端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整体订单下滑近两成,利润大幅下降。创新浪潮、不进则退!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撬动40亿技改资金,引导企业放手创新。这家轮胎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上马“智能工厂”,80%的设备都是自行设计研发。高品质产品的价格提了近10%,但订单同比却增加了六成,利润翻了一番。曾经的“汗水型”劳动走向“智慧型”工厂,让世界对中国的智能制造刮目相看。

  工人王立刚:以前最少三个人来干,能做55条(轮胎),现在是一个人来完成,一个人就160条。现在干的产量也高了,劳动强度大大地降低了。

  如今,智能制造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青岛“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近百个,总投资估算超过400亿。青岛智造正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新动力。

  面向人才引进源头活水

  央视记者闫乃之:创新的动力从哪里来?人才才是源头活水。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加入了“抢人大战”,是求才若渴。而在青岛李沧区这个曾经的传统老工业区,新旧动能转换中也面临人才缺口。但这三年间,这里已经累计签约引进108名院士,其中73%都是外籍院士。他们每年在这里工作至少3个月,把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国际顶尖人才?奥秘就在这里——青岛国际院士港。

  这一栋栋楼房,已经有了入驻的“院士主人”。这个实验室,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建立的。去年,他带领团队来到青岛落户,正加紧研制针对癌症的“靶向治疗”。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其实我觉得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十年前、二十年前,我相信我们中国对这种创新创业可能还没有提高到现在这样一个高度,现在这个时候你要比较一下,做这种从科技变成真正的使用价值的商品,没有更好的环境,就是在我们的中国土地上。

  引进高端的人才,院士港比比皆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大多数都聚焦在“高精尖缺”的产业方向。为了帮他们最终要实现成果的市场转化,院士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最高1个亿。

  面朝大海铸造大国重器

  央视记者闫乃之:面向海洋,今天的青岛已成为一座“海洋科技城”,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里已经聚集了中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科技就是中国这艘巨轮挺近深海的动力和风帆,正因如此,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已经向海而生,有所作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打造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大国重器,就是这里攻关的焦点之一。来自天津大学的王树新和团队,正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水下滑翔机。它能长时间深潜海底,定时传回深海观测数据。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树新:这类产品在海洋国防用的比较多,/国外不仅仅限制,而且我们派出去的人员进到相关实验室去学习,这种可能性都没有。它实际上从各方面都在封锁。恰恰是因为封锁,我们却能够做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

  研究团队一度租用渔船进行试验,甲板进水就一边淘水自救,一边观测数据。多少个不眠夜晚、无数次头脑风暴,他们破解了“水下滑翔机”的关键技术,并给它取名“海燕”。如今,它的下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探海之梦,正变为现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这里出发,探寻海洋奥秘;全球第三条大洋科考船“梦想号”计划于2021年下水……一批“大国重器”,正为挺进海洋一展身手。

  面向未来进军海洋深处

  央视记者闫乃之:在实验室零下196度的液氮中,才能保存好这位珍贵的“深海来客”——可燃冰,它由天然气和水结晶而成,长的像冰块,深藏在海底,却能燃烧自我,产生巨大的能量。去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了。这背后的“助攻”之一,就有青岛的这个研究所。这里的研究数据、实验方案,直接为我国可燃冰的开采、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这支科研团队来自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他们正紧盯这种未来的能源——可燃冰:1立方米可分解释放160立方米天然气,总资源量约是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总资源量2倍。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震动世界。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吴能友:把这个可燃冰在地底下,原位地分解成甲烷、天然气和水。再抽取到甲板上面来,才能实现这种开采。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是国家需求,能不能成功,就靠我们这些人。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瞄准国际一流的这种思路去做这项工作。不是跟着人家跑,而是要超过人家。

  为了这一刻,他们已追赶了18年。在实验室内模仿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环境条件,研发模拟实验与探测技术,十几年的积淀,他们为我国勘探开发可燃冰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来自青岛的创新力量,一次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6月,相约上合峰会,让全世界近距离感受“青岛智造”、“中国启航”的创新动力。

精彩推荐

  • 玩转科学欢度“六一” 玩转科学欢度“六一”
  • “中国好人”王俊到东川学区献爱心 “中国好人”王俊到东川学区献爱心
  • “宝贝守护计划”儿童防走失演习昨日进行 “宝贝守护计划”儿童防走失演习昨日进行
  • 【中国西部(兰州)体博会】兰马展区受热捧新奇器材夺眼球 【中国西部(兰州)体博会】兰马展区受热捧新奇器材夺眼球
  • 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媒体开放日活动启动(图) 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媒体开放日活动启动(图)
  • 甘肃省选拔招募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报名工作开始 甘肃省选拔招募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报名工作开始
  • 就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着力提高扶贫综合效益专题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甘肃开展调研 就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着力提高扶贫综合效益专题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甘肃开展调研
  • 28个国家确定参展第二十四届兰洽会 韩国应邀担任本届兰洽会主宾国 28个国家确定参展第二十四届兰洽会 韩国应邀担任本届兰洽会主宾国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体育馆计划年底前竣工验收
2   让山村搭上全域旅游快车——平凉市崆峒
3   中央纪委通报曝光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4   汪洋在甘肃甘南调研
5   甘肃省大型学术文献丛书《陇上学人文存
6   兰州反电诈中心提醒: 谨防有人冒充快
7   图解:2018年高考6月7日举行 还有这些
8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推荐2018年国务
9   甘肃省百亿级高端交通装备造修基地在兰
10   汪洋在甘肃甘南调研时强调:做好民族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