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放牛娃”成为致富带头人
中国西藏网讯 以前,西藏农牧区的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送子女入学不如在家放牛”的传统观念让很多本该是上学年纪的孩子,成了放牧牛羊的牧童。
家住昌都市贡觉县的斯郎晋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父母对教育的不重视和家庭贫困等原因,他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走进校园,而是帮家里放牛。
“当时,我看到同龄的有些孩子去学校学习很羡慕,我自己还是很向往去学校学习的,因为家庭原因我最终还是没能进到校园。”提起当年上学的事,斯郎晋美有些遗憾。
十几岁时,斯郎晋美就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赚钱了,但他一直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工地上,斯郎晋美一边干活一边跟工地上的汉族师傅学习汉语,一有空余时间他就“缠着”师傅教他汉语拼音。“师傅教的拼音对我帮助挺大的,通过拼音我自学了很多汉字,现在常用的汉字我基本都认识。”在与斯郎晋美的聊天中不难听出,对于那位教他拼音的启蒙老师他心怀感激。
后来,斯郎晋美又接触到一样新鲜事物——电脑,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表哥有一台电脑,他使用时我就在旁边看着偷学。”斯郎晋美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合作社简介就是我自己做的。”记者见到,合作社简介上用汉文写着产品简介、生产规模、进货渠道、销路和主要困难等基本信息,产品简介中还插了产品图片,内容简单明了、图文并茂。
2015年,通过自学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斯郎晋美和四个合伙人抓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机遇回乡创业,依靠当地(西藏昌都市贡觉县相皮乡桑珠荣村)民族手工艺技术,使用当地羊毛、牛皮、木材等原材料,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木箱、藏装以及藏族群众日常用品。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合作社的产品优势,合作社产品除销往昌都市以及西藏自治区其它地市外,在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等藏区也有不同的销售额度,截至目前,合作社产品销售额已达150余万元,纯利润达60余万元。
图为合作社生产的藏式木箱摄影:陈卫国
图为制作藏装的布料摄影:陈卫国
图为合作社生产的藏族传统马包摄影:陈卫国
在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年轻的斯郎晋美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和合伙人积极响应扶贫政策,吸纳13户贫困户中的13人到合作社学习木箱等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并每月发放3000元的工资。
“在现在社会没有文化知识寸步难行,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谈起创业斯郎晋美深有体会。同时,他告诉记者,以后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据了解,通过多年来不断地、反复地、深入地宣传引导,西藏农牧民群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曾经“送子女入学不如在家放牛”的传统观念已基本消除,很多家长不仅主动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还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中国西藏网记者/贾华加)
相关新闻
- 2018-05-30辛向阳:科学把握新时代的准确内涵
- 2018-05-30习近平指路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
- 2018-05-30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 2018-05-29新时代需要“新”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