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这里的村民为何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柯桥棠棣村“以花为媒”发展田园综合体
原标题:【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这里的村民为何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柯桥棠棣村“以花为媒”发展田园综合体
漓渚镇棠棣村
央广网杭州5月24日消息(记者傅炜如)“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相传2500年前,越王勾践在兰渚山下种植兰花。从那时起,便为浙江绍兴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的花木产业埋下了兴旺的“种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花木产业从棠棣发迹兴盛,遍及漓渚全镇。如今,绍兴柯桥漓渚镇棠棣村已是“无地不种花、无人不卖花”,当地95%以上的农民都“以花为媒”做起花木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5.5万元,村民的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
漓渚镇棠棣村
近年,漓渚镇将着力打造以“千亩花市”、“千亩花苑”、“千亩花田”为核心的“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以花市为龙头,以兰花为特色,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旅游,最后留下来。
漓渚镇要打造花市,53岁的钱惠平是村里第一批申报的种植户。钱惠平夫妇的花木产业做得“有声有色”,除了自己有基地,还帮别人经销,在隔壁镇承包20亩左右的地,种植茶花、茶梅、桂花等,一年收入达十多万,帮别人经销一年也有上百万,新老客户遍布全国。提起镇上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钱惠平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这里的花木发展得很好!因为我们有传统。”
72岁的张菊英田里务农
钱惠平说的传统,指的是村里祖祖辈辈种花木。很早以前,村里的老人就凭着“一根扁担闯天下”的勇气开始走出小山村,把漓渚花木卖向全国。钱惠平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女性。
正和记者说着,钱惠平母亲张菊英就扛着一把锄头、戴着一顶草帽走了过来。72岁的她仍然精神饱满,独自经营着5亩左右的花木。这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位七旬老人眼中算不上什么。70年代初,张菊英就和村里七八个人一起走南闯北,挑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卖,换取粮票维持家人生计,什么苦都吃过。
72岁张菊英和儿子钱惠平
“以前日子苦,现在甜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大儿子花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小儿子在村里盖起了四层小洋房,张菊英家在村里也是很体面了。生活富起来了,勤劳打拼的传统依然没有忘,老人仍然自己下农田,种花木。她说:“就是闲不下来,村里八十岁的老人还在种地嘞!”
“漓水清,渚山奇,兰香满棠棣。美舍依花田,绿荫入春池,悠悠乡音飘来欢声笑语……”漓渚镇棠棣村村歌《棠棣花开等君来》的歌词,就是这里村民生活的最好写照。
2017年,首次出现于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田园综合体”,为绍兴漓渚镇花木产业提供了新思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村进一步加强产业支撑,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也被列入全国首批15个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
漓渚镇“以花相伴”的传统,也是田园综合体雏形初具的所在。现有6个花卉专业村、4万余亩花木基地、10多个信息服务社和花卉专业合作社组织、250多家花卉企业、10多家国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形成绿化苗木、盆景树桩、造型苗木、名优兰花等8大系列2900个品种的花木,苗木种植与外出苗木销售、绿化工程承包的产业联动……
据漓渚镇党委书记裘剑平介绍,“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核心区为漓渚镇棠棣村、棠一村、棠二村、六峰村、红星村和九板桥村等6个行政村,总面积16.7平方公里。
200多亩分散的丘陵山地,被改造成了连片的农田
在棠棣村,记者见到原先200多亩分散的丘陵山地,已被改造成了连片的农田。今后这里将种上鲁冰花、向日葵、彩色水稻等,打造“四季花海”。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依托当地主打的苗木花卉产业,融合特色村落、传统文化,在产业支撑、多元投入、主体培育、土地利用、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着力建设“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兰花综合交易集散、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新型主体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10个方面的试点内容。
未来,漓渚的花香将成为一块拉动休闲农业集群发展的金字招牌,让绍兴柯桥漓渚镇真正成为“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
相关新闻
- 2018-05-26【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城里的“葡萄仙”变成乡村的“财神爷”
- 2018-05-26“点赞上合”强势助力青岛峰会 点阅互动量超8100万
- 2018-05-26刚刚,“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近月制动
- 2018-05-26听歌识英雄:聆听追逐复兴的民族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