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要闻

回望那十年,他们留下了忠诚和信念

18-05-14 17:09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编辑:刘姗

  原标题:回望那十年,他们留下了忠诚和信念

  “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习主席反复强调红色基因对人民军队的重要性。红色基因在我军90多年风雨历程中一步步积淀形成,凝结着一代代革命先辈最宝贵的精神品格,成为我们这支军队血脉相传永葆本色的重要法宝。

  回眸望去,红色基因在一代代官兵中赓续传承的过程,就是我军红色基因谱系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壮大的过程。十年前那场气荡山河的抗震大救援中,我军官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就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并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全军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之际,邱光华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第77集团军以纪念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切缅怀烈士,感悟先烈精神,以此激励官兵争做红色传人,坚定强军信念,投身强军实践,提升强军本领。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该旅官兵在驻地烈士陵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配合活动。刘凌志

  在纪念“5·12”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的日子里,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官兵走进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追忆并致敬英雄——

  “你化作山脉,留下了忠诚和信念”

  -金涛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彭小明李佳豪

  “天边边是峨眉山,山的尽头就是映秀镇,你化作山脉,留下了忠诚和信念……”5月7日下午,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勤务直升机营营长、一级飞行员刘亮在完成飞行训练任务返航时,同往常一样向远处深情回望——在他目之所及的连绵山脉中,他的师父、该旅特级飞行员邱光华烈士当年就牺牲在那里。

  2008年5月31日,邱光华奉命驾驶编号为“734号”的直升机,运送防疫专家前往理县。归航途中,因局部天气突变,直升机在汶川县映秀镇上空遭遇低云大雾和气流切变不幸失事,机上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5名官兵全部牺牲。

  往事深藏心底,回首已是十年。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舒一凡告诉记者,邱光华是当时单位里为数不多的特级飞行员,先后带出了数十名徒弟,而刘亮正是邱光华退休前的“关门弟子”。

  十年前,刘亮还是“新飞”,从技术要领到为人处世,邱光华都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他。地震发生时,还有11个月就该到龄退休的邱光华主动站了出来:“危险的时候,老同志先上!”刘亮告诉记者,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师徒俩最后的诀别。

  当师父牺牲的消息传来,一向坚强的刘亮终未忍住,涕泪长流。虽然平日里邱光华曾一遍遍教育他说:“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随时都要有面对意外和死亡的准备。”可刘亮没有想到,这一次,意外竟来得如此突然。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如今,师父的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伴随他一次次鹰击长空——2012年,刘亮驾机飞赴青藏高原执行任务,在飞越念青唐古拉山口时突遇暴雪,能见度不足百米,几近盲飞;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刘亮主动请命飞向空情最复杂的太平镇,中途遭遇强气流……

  “遇到空情莫要慌,脑中先把预案想!”每每遭遇险情,刘亮总会想起师父曾手把手教给他的各种处置方法。从实习学员到一级飞行员,如今已经安全飞行满2100小时的刘亮也带出了不少徒弟,而师父邱光华当年的谆谆教诲,至今仍通过刘亮口耳相传……

  青山柏森森,英雄气长存。采访期间,记者跟随该旅官兵来到驻地烈士陵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配合活动。在邱光华烈士墓碑前,一个身着迷彩服、瘦高精干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是邱光华的老战友,该旅一级军士长、特设师芮银超,“734号”机组执行救灾任务的63次飞前检测,有12次是他进行的。

  “前几天是老邱的生日,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是61岁了……”望着老战友的遗像,芮银超泪眼婆娑,“10年了,每年我都会来看看老战友,跟他说说自己的成长和单位的变化。”

  29年前,芮银超和邱光华先后迈入了新组建的陆航某团大门。他们一个驾驶战鹰振翅高飞,一个托举战鹰搏击长空,俩人一起见证了解放军陆航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如今,随着新型装备的列装服役,陆航部队完成了由运输保障型向空中突击型的转型重塑,老单位也在部队改革中由团扩旅……芮银超一边摩挲着邱光华的墓碑,一边喃喃自语:“可是老战友啊,10年过去了,部队发生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却无法亲眼见证了!”

  英雄化作了山脉,他们的生命却在蓝天中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翻开该旅近年来的飞行日志,一串串文字和数据记录着官兵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坚实足迹——抗击特大泥石流灾害,该旅接到命令后5分钟内完成升空;尼泊尔大地震波及西藏,官兵搭起通向“孤岛”墨脱县的“空中之桥”;青衣江江心救援被困渔民,两架直升机高难度悬停施救;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他们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紧急执行飞行任务77架次,累计转运人员199人、投送物资8.3吨……

  “如果老邱还在世,他应该会感到欣慰吧?”芮银超似是自问自答地低语着,突然,一阵整齐洪亮的宣誓声划破了陵园上空的宁静。

  “我是‘邱光华机组’传人,我宣誓——”烈士纪念碑前,该旅官兵庄严举起右手,“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一往无前,直至献出生命!”

  “我将一往无前,直至献出生命!”墓碑前,芮银超也举起了右拳,在心中默默宣誓……

  微议录

  强军路上砥砺前行

  -庄斌

  传说有一种神鸟,一生只会落地一次,当它落地之时,亦是它慷慨赴死之日。纵观邱光华烈士的一生,仿佛正如这传说中的神鸟一样——从军34年,他飞行的航迹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而唯一的一次歇脚,便是在绵延群山之中的陨落长眠。

  试想,倘若在地震发生时,邱光华没有主动请战,11个月后他便可以停飞退休,同妻儿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然而每个熟知邱光华的战友也都清楚,这个假设在邱光华身上绝无法成立;每个懂得中国军人的人也都明白,这个假设放在任何一名解放军官兵身上都无法成立。

  从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灾害,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和平时期,一次次抢险救灾行动检验着部队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诠释着官兵“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谱写着军人对于祖国的忠诚大爱。可以说,哪里有人民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解放军官兵英勇冲锋的身影。

  灾难带给我们的伤痛不忍回顾,而英雄的奉献牺牲也同样不容忘却。在全军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回望十年前的那场抗震救灾,目的就是要激励每名官兵自觉将先烈的遗志根植在心,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将强军的重任担上肩头,在阔步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在纪念“5·12”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之际,我们摘录曾参加过抗震救灾行动的一名领导干部相隔10年的两篇日记,以此重温抗震救灾精神,感悟十年间部队的发展变化和强军步伐。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阴

  映秀奇迹,是荣誉更是鞭策

  -原第13集团军某工兵团团长王健

  今天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上午,我代表全团官兵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上,我团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我也被授予了“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回到住处,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灾区艰苦奋战的100多个日夜在我脑海浮现——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不久,我团立即驰援重灾区映秀镇。经过26小时连续行军,我带先遣队率先抵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一幕幕惨烈的景象映入眼帘:山体崩裂、房屋倒塌、四周满是惊慌失措的群众……

  我从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此时映秀镇道路被毁、通讯中断,已成为一座“孤岛”。闻此,我立即向指挥部“请战”——架起通往映秀镇的“水上生命线”。

  抢通漕运的过程如同硬闯“鬼门关”。开设渡场时,松动的山石碰撞着滚下,我带领施工官兵一次次在机械后面紧急避险;指挥泛水编波时,余震引发大面积山体滑坡,一块拳头大的石头贴着我的脊背砸落……

  经过官兵连续18个小时的奋战,4艘漕渡门桥成功泛水,在岷江上架起了代表着希望的“生命之舟”。然而,4艘漕渡门桥单次最大载员800人,可此时映秀镇及其周边仍有上万名受灾群众急需转移。指挥部命令我们,48小时内打通陆路救援通道。听罢,我代表全体官兵立下军令状,哪怕把牙崩了,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急造公路中,我们再次遭遇余震,施工面一侧的山腰上形成一片约300立方米的半挂巨石,如定时炸弹悬在官兵头上。为排除险情,我决定带领突击队上山爆破,作业时,列兵杨晓成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左手小拇指,为了赶工期,他竟偷偷用工兵铲砍下了受伤的手指,强忍着剧痛默不作声地投入到作业中,直至晕倒才被发现……

  就这样,我们终于打通了进入映秀镇的交通线,而参加急造公路会战的400余名官兵又兵不卸甲,紧接着投入到抢运伤员的行动中。

  “你们工兵团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创造了映秀奇迹!”上午的颁奖仪式中,我们的表现获得高度评价。我深知这既是肯定、更是鞭策——作为军人,荣誉永远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

  (李佳豪、马晓彤整理)

  2018年5月3日星期四晴

  回顾过去,让我们走得更远

  -第77集团军某工化旅旅长王健

  时光荏苒。最近看到关于纪念“5·12”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的相关报道,我这才发现,原来距离那场灾难已整整过去了10年。10年间,我从一名团职干部成长为了旅主官,当年救灾时的老部队如今也在军队调整改革中由单一兵种部队扩编为了工程防化旅,遂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逐年提升。

  回顾10年前的那次救灾行动,我至今记忆如新,特别是在走上旅主官岗位后,我常常反思——作为一支国家级抢险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如今我们的应急反应能力、远程投送能力、抢险救援能力和工程保障能力是否满足未来行动的需要?

  锻造过硬的应急铁拳,离不开先进的硬件支撑。结束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任务返回后,我立即组织官兵展开复盘检讨,成立攻关小组,协调装备厂商先后研发出地震救援箱组、小型化机具套件、热红外探测仪等辅助器材。随后的“8·3”云南鲁甸抗震救灾中,凭借这些器材,我们仅用5小时便在牛栏江堰塞湖上架起了救援通道。

  部队要打赢,人才是关键。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任务中,因专业人才短缺,我不得不带领骨干往返在各任务点补位。事后,我深刻反思: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下一场行动,我们准备好了吗?为此,我和班子成员提出人才培养“两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以老带新、以工代训、选人送学等方式培养专业型人才;第二步以建设“大工兵”的思维,重点推进驾驶、维修、爆破等专业融合轮岗,推进复合型人才生成。如今,旅队已储备有数百名精通3个以上专业的技术骨干,一支多功能应急抢险救灾力量羽翼渐丰。

  战备建设,贵在常抓、胜在常备。去年单位调整改革后,旅队同集团军陆航、特战等部队建立联合应急值班制度,组成水陆空一体应急抢险救灾值班分队,构建半小时快速反应机制,战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去年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30分钟,旅队便完成人员集结、器材装载、油料加注等一切出动准备,经受住了任务检验。

  回顾过去,我们风雨兼程;眺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

  (李佳豪、王永安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金城5月保密宣传活动不断  MV《山河之脉——保密者之歌》首发 金城5月保密宣传活动不断 MV《山河之脉——保密者之歌》首发
  • 【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凉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凉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 【五一游甘肃】城市向南有风景  兰州后花园临洮有片水景丹霞红艳艳 【五一游甘肃】城市向南有风景 兰州后花园临洮有片水景丹霞红艳艳
  •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临夏路街道:构建共享社区 分享美好生活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临夏路街道:构建共享社区 分享美好生活
  • 讲好陇原红色故事 做好媒体融合新发展 讲好陇原红色故事 做好媒体融合新发展
  • 2021兰马公益计划启动 150个公益名额等你点亮 2021兰马公益计划启动 150个公益名额等你点亮
  • 甘肃:访红色遗迹 扬红色精神 “红动陇原”征程开启 甘肃:访红色遗迹 扬红色精神 “红动陇原”征程开启
  • “青春向党 永远跟党走”甘肃省博士宣讲团党史专题宣讲示范活动在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 “青春向党 永远跟党走”甘肃省博士宣讲团党史专题宣讲示范活动在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甘肃
2   金城5月保密宣传活动不断 MV《山河之
3   【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凉州熏醋醇香千
4   敦煌月牙泉添“古风”元素:驼户穿“胡
5   航天510所揭秘天和核心舱中航天员的“
6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
7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甘肃红色印
8   微海报|甘肃红色印记:太白起义
9   武警甘肃总队白银支队:巡逻路上战歌飞
10   向战而歌高原行 ——武警甘肃总队文艺
11   甘肃省司法厅“七个一”推动全省司法行
12   甘肃省律师行业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
13   兰州市犬证办理地点
14   【五一游甘肃】城市向南有风景 兰州后
15   兰州市禁养犬只名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