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奔向好生活 留下好生态

18-05-14 17: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仇怡宁(实习)

  原标题:固原隆德县4万群众搬迁移民,让贫瘠的土地得到修复——奔向好生活 留下好生态(美丽中国 和谐共生)

隆德县山河乡原幼沟村管护成效(摄于2017年夏)。

隆德县城关镇咀头村造林现场,工作人员将苗木转运上山。

隆德县生态修复区内的野生羊肚菌菇。隆德县林业局供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宁夏多年来持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贫困人口从生态脆弱的西海固地区迁移出来,不仅有助于解决特困地区的脱贫问题,也助推了当地生态修复进程的加快。

  搬离故土、搬进新家,邵志成的日子更有奔头。大山逐渐回归的绿色,让邵东升为之欣喜。邵志成、邵东升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生态移民。

  宁夏中南部地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该地区有多个县区被列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01年以来,宁夏先后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和“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因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固原市成为宁夏生态移民的主战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固原市隆德县共搬迁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群众10774户、43177人。

   “人都移到川区去了,原来的村庄恢复为林地”

  晌午刚过,盘龙山林场场长齐小平戴着草帽,从场门疾步走进办公室,开始大口喝水。

  “哎呀,正是干燥的时候,多说会儿话嘴巴就起皮了。防火,可不敢马虎!”齐小平大半辈子都和造林护林打交道,这几年,林子多了,责任也更大。

  盘龙山林场位于隆德县东南部,属县办地方国营林场,场部地处山河乡境内。这里属六盘山山系,海拔最高达2277米。一阵风过来,山谷之间枝叶摇曳。到了夏天,绿色就溢满整座大山。

  齐小平手指山脊处说,“原来这里的甘渭河,只有7月份雨季时候才有水。这些年,人都移到川区去了,原来的村庄基本都恢复为林地,原先的院落、耕地全部归到国有林场,现在甘渭河4月就有溪流了,很是甘甜!”

  自2014年至2017年底,宁夏对生态移民迁出区1272万亩土地,通过封禁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修复生态,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320万亩、占人工生态恢复总任务的60.5%,移民迁出区植被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6%,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原先种上的树苗子,现在都这么粗了”

  “他是山河责任区护林队队长,干了10多年了。本来可以搬走的,但他自己不愿走,女人娃娃在石嘴山,他家里有事才回去。”齐小平说的这个人,就是邵东升。

  见到邵东升,是在隆德县山河乡崇安村附近一条公路边的护林员简易休息站。

  眼前的邵东升,皮肤黝黑,头发凌乱,“清明节的时候,我早晨6点就得上山,为啥?每个路口关卡都有检查站,进山必须收火。我们设有专门可以烧纸的地方,除此之外,一律不准带火种!”

  宁夏移民迁出区分布在六盘山水源涵养区、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干旱带防风固沙区3个类型区,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生态修复任务十分迫切。

  邵东升是崇安村的老村民。在他的记忆里,种地靠天,“两眼巴巴盼雨来”。2013年,最后一批崇安村民移走,邵东升一家也从崇安村移民至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沐恩小区。

  家安下来了,出行更加便利了,而邵东升的心里,对故乡的草木情结反而更甚。

  据齐小平介绍,像邵东升这样的生态护林员,主要是从建档立卡贫困户里选出来,平均一个护林员的责任区就有上千亩,压力大、责任重,大多时候吃住都在山林里。

  “要说变化,原先种上的树苗子,现在都这么粗了。”说着,邵东升双手环抱,跟记者比划起来,“以前我就是山河乡护林员,家人移走了,我还是回来继续当护林员。”

  邵东升的妻子一开始并不理解丈夫的选择,“她责怪我说,都搬到川区了,出去打工一个月都能挣个三四千,咋还回去?”可邵东升铁了心要回家乡当护林员。从2006年当上护林员,到如今已12年了,邵东升每天牵挂的事就是防火、育林,这片山林间的变化,他看得真切。

  谈到这些年护林员的收入情况,邵东升说,跟早些年比好多了,“这几年,每年工资都提得比较多,我现在每个月能挣到1800元。这么多年,我就喜欢在林子里溜达,看着树苗长大,就感到很满足”。

   “人移活了,生活也有奔头了”

  在崇安村旧址,曾经打粮食的场,已经长满了蒿草,石碾在一旁静静沉睡。没有了村民的崇安村,与安静的山林交织在一起,形成静默的剪影。

  去年清明,邵志成和家人回乡上坟。老邵说:“老家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山里野鸡野兔都不见踪影,这回回家看到好多,动物又都跑回来了。”

  生态移民,既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又带动了生态修复。

  隆德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强指着不远处的山坡告诉记者:“你看对面那一片山头,还能看到梯田的形状,现在都已经被植被覆盖了。这里土层薄、坡度大,水土流失易发,生态移民之后,我们栽种适宜生长的云杉、落叶松、白桦等,土里撒上柴胡等中药材的种子,然后封山育林,让其自然修复。”

  2003年,邵志成带着家人,和其他村民一起,坐上前往宁北的客车,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红崖村安了家。家里6口人,老邵和妻子、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住在一起。如今,家里以畜牧养殖为生,养了30多头羊。

  “以前水跟人作对啊,庄稼要水时不下雨,要是遇上旱年,干瞪眼没办法,平时得挑着担子走山路打水。搬过来了,房子都给盖好了,自来水直接通到家里,庄稼都能浇上水,再不发愁用水的问题了。”老邵的前半生,是为讨水奔忙,老邵的后半生,用他的话讲,“人移活了,生活也有奔头了”。

  “移民安置区区位较为优越、交通便捷,发展生产和就近务工更加便利,小孩上学也方便,能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到位,特别是硬化道路、自来水及供电普及率均达到100%。不仅经济效益显现,在生态修复上,六盘山区逐渐恢复了绿水青山,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已逐步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固原市副市长周文贵介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