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急医疗救援水平攀上新高度 用一流水准 护百姓平安
原标题:四川应急医疗救援水平攀上新高度 用一流水准护百姓平安
连日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2018中国国际第十六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等多个会议和论坛,在四川召开。记者了解到,汶川地震10年来,四川省应急医疗救援能力逐年提升,交上一份高分答卷。
5月5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国际应急医疗队,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华西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副队长金晓东介绍,医疗队的帐篷医院有包括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房在内的50张床位,设有手术室两间,能完成每天200人次的门诊,还能进行颅脑创伤手术。华西医院应急办副主任晏会表示,帐篷医院的医疗耗材储备,能在最极端的条件下,持续独立完成28天的临床医疗工作。
如果说装备水平和物资储备体现了“硬实力”,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则构成了“软实力”。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有核心队员166人,另外还有3组预备队员,覆盖所有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其中不少人有过应急救援相关经历。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首任队长胡卫建介绍,国家队队员除了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和有过应急救援相关经历之外,服从指挥和坚决执行的态度、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也不可或缺,“所有队员每年必须脱产培训一个月,学习、演练、配合,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反应迅速的坚强队伍在实践中锻造。
出发要快。绵阳中心医院的标准是15分钟。接到命令,奔向救援物资仓库,背起贴有自己名字的、25斤重的救援背包,救护车一边开出,队员一边在车上换衣服……去年九寨沟地震后,绵阳中心医院救援队成为第一支成建制赴灾区开展救援的队伍。
就地救援要快。从救护车到达灾区到组建一个完备的移动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标准是1.5小时。移动医院包括指挥、院前急救、医疗医技、后勤保障、生活保障五大体系,不仅门诊、病房、手术室、ICU俱全,X光室、B超室、药房等也不可或缺。
分级救治要快。自汶川地震之后,搜救、现场处置、移动医院治疗、转运上级医院的分级救治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认同。绵阳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东说,“汶川地震时我们作为灾区医院,首要任务是大规模接诊,而后展开救治和转送,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时作为外援医院,首先要承担的就是搜救和现场处置工作。”
信息化也让救援迈上新台阶。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曾俊团队正在研究的“大型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智能管理系统”,为伤员戴上植入电子芯片的手环,有助于精准识别伤情、做好初步诊疗与后续转运的衔接。互联网医疗平台打通前后方之间沟通壁垒,让先期抵达的医疗队有了强大后援力量。
建立体系、增强实力、完善管理,一次次经受洗礼的四川省应急医疗救援队伍走向世界。2015年尼泊尔地震,援外中国政府医疗队正式交由四川组建。在尼泊尔13天,中国政府医疗队共救治伤员694人,完成手术280多台次,开展巡诊治疗2603人次,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相关新闻
- 2018-05-09我国国际应急医疗队获世卫组织最高级别认证
- 2016-10-19安徽将建国家级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 合肥上空将起飞“空中120”
- 2016-05-25中、俄医疗队通过世卫组织首批应急医疗队认证
- 2016-05-25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成为首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评估的国际应急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