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震精神拓展教育功能——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发言摘登
原标题:弘扬抗震精神拓展教育功能——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发言摘登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面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全景
本期主题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7周年纪念日,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对外开放两周年之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中宣部确定的“三基地一窗口”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基地。如何充分发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这类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让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5月7日至8日,由光明日报社、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省社科院和绵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在四川省北川县召开。座谈会就充分发挥此类纪念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发表了《北川倡议》。来自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山东省社科院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围绕发挥此类纪念场馆社会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报副总编辑沈卫星在座谈会上说,把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作为一个平台和研究对象,进行一种理论的探讨与创新,很有必要。光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媒体,尤其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宣传,也特别愿意提供舞台,展示专家们的智言和声音。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酌表示,纪念馆是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对于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川倡议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弘扬抗震精神、讲述感恩故事、激发爱国情怀、实现强国梦想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已成为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成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我们认识到:拓展和发挥灾难类纪念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我们建议:建立健全充分发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这类纪念场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机制,让社会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坚持下去,生动培育和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灾难类纪念场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本版内容由光明日报记者危兆盖、李晓东、王梦敏整理)(本版图片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提供)
相关新闻
- 2018-05-09“汶川地震十周年·我与汶川共奋进”⑾“汶川三宝”带动灾区转型发展脱贫奔小康
- 2018-05-09汶川古镇“腾笼换鸟” 粤式重建生态新城
- 2018-05-08十年·新汶川人 国土员杨辉:“地震十年来老百姓防灾意识强了!”
- 2018-05-08小姐妹回顾汶川地震后十年:三个爸爸陪我们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