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方志:点燃抗日烽火谱写红色壮歌
原标题:中共“东满特委”兵工厂遗址
“东满特委”兵工厂也叫马村兵工厂或小汪清兵工厂,实际上是一个小铁工所。起初,只有两个人,后来增加到七八个人。在没有车床、钻床、刨床的深山铁匠铺里,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火炉里生起炭火,拉风箱,从打造长矛、大刀、镖枪到生产火药、炸弹、手枪、子弹,创造了抗战时期武器制造史上的奇迹。兵工厂的抗联战士们用铁砧、钳子、大锤等简易工具,把损坏的土枪或日制步枪的枪管截断后制造手枪给自己队员或少年先锋队员使用。拔掉步枪子弹弹壳底火,安上自制的新底火,然后装入火药的方法,生产再生子弹。炸弹是利用洋铁盒安装导火线的方法制造的。外壳利用了由敌占区和半游击区地下组织收集送来的罐头盒。罐头盒里放进装满火药的油筒,在罐头盒和油筒之间装满碎铁片,然后安上引线就成为土炸弹。在游击区的兵器厂每一颗炸弹和每一克火药,都是游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制造出来的,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结晶。兵器厂在极其艰苦的年代为打击日寇的侵略,保卫抗日根据地和保护根据地的军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井
在汪清县东光镇大梨树沟深处,有一口非常普通的水井。井约两米多深,周边用这座山特有的板石砌筑,井水清澈见底,至今还可饮用。这口井是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唯一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革命文物。据当地村民介绍:在抗战时期,大梨树沟的抗日军民为了解决枯水期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挖下了这口井,并用圆木镶嵌四周。每年到了枯水季节,周边的抗日军民都要到这里取水。每次日寇来“讨伐”时,为了防止日寇在井里下毒或破坏,抗日军民在撤离前都用树枝等物品将口掩盖起来,等日军撤离后,再扒开继续使用。就这样,这口“抗日井”从未遭到破坏,一直完好地保留到了今天。这口井是东满特委和汪清县委领导汪清县各族人民反击日寇侵略的见证,现如今这口井已成为一处重要的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记者代黎黎王雨实习生张敬源)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