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背篓医生"管延萍送医进山 从半年到申请留三年
原标题:【中国梦·践行者】"背篓医生"管延萍送医进山 从半年到申请留三年
管延萍每次都背着这样的背篓进山送医。
新时代奋斗者最幸福
大洋网讯“广东的专家来为我们看病体检,请村民迅速到村小组活动室。”随着大喇叭声在云南丙中洛的大小山谷中回荡,刚刚爬到山上的管延萍,一边气喘吁吁,一边从背篓里取出听诊器、血压仪等摆放在一个小桌上;护士翁香静在一旁摆放着心电图机……一年来,这种场景一次又一次在丙中洛有人居住的村落上演。
2017年3月,作为珠海金湾首批援助怒江的医生,管延萍来到丙中洛镇卫生院。一年来,她背着背篓、跋山涉水,送医进山已达200多次;散落在丙中洛高山峡谷间共有46个村小组,她整整走了四轮。
结缘:情系云南贡山辞别家人
今年49岁的管延萍,来怒江前,是珠海金湾三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医26年,她先后经历过外科、妇科、产科等多项工作。2015年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她被派去筹建三灶海澄卫生服务站。2017年3月初,金湾卫计部门下发通知,欲派几名医护人员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帮助当地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和家庭医生模式。一看通知,管延萍心里一亮:自己的条件不就很符合吗?既有全科医疗经历,又有公共卫生的丰富经验,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确定来贡山前,她唯一不放心的是年近80岁的老母亲和两名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兄长。作为一名医生,平时承担了家人的健康保健职责。为了自己走得安心,她教会了儿子和侄子测血压血糖;来贡山后,嘱咐儿子每天要给她打电话,反映姥姥、舅舅的身体状况。
管延萍说,来贡山前,从网上得知这里交通条件很差,虽然心里有十足的准备,但来时的行程还是给她一记下马威。她说:没想到,在飞机、高铁四通八达的今天,来这儿却整整花了三天。
去年3月12日一大早,她和珠海来的同行先到昆明,再从昆明飞往保山;又从保山坐大巴到怒江州,一路上翻山越岭;在飞机上,大家还有说有笑,但自从乘上了大巴,个个都被颠得晕头转向,话越来越少;一些人还吐得昏天黑地。直到当晚近12点才到怒江州,连身体条件最好的汉子,都累瘫了。
第二天他们又坐着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8个小时,除了中途在小镇上吃午饭,一路上大家都是胆战心惊。盘山公路很窄,只够一辆车通行,看到迎面有车而来,司机就得远远地找稍微宽敞的地方停下让路;沙砾、坑洼、流沙、滚石,一路上随处可见;路两旁不是滔滔江水,就是悬崖峭壁。“全车的人一路上都是双手紧紧地抓住把手,时不时被颠得跳了起来,虽然山脚的江水碧绿得像绿宝石,但谁都没胆子多瞄一眼”。
当晚他们住在贡山县城,第三天,她被分配到丙中洛镇卫生院,再一次摇摇晃晃坐了半天车才抵达丙中洛。
管延萍在进山途中。
艰辛:背着“背篓”送医进山
虽然这是家卫生院,但只相当于发达地区一个卫生所,除了房子大点,她到后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
“第一次送医进山之前,我希望带上心电图机,一了解,这里的心电图机、B超机都在仓库里睡大觉,因为没有人会用,根本没有拆封。”管延萍说,这让她非常震惊,只好先培训同事怎么用心电图机,后来又培训他们用B超机等仪器。
丙中洛镇卫生院院长杨江梅说,以前每次下乡送医只不过帮村民测血压量身高体重,所以没有人愿意来。这次下乡,管延萍用一个纸箱装上医疗设备、药品、方便面,足足有十来斤,随行的男同事还帮她扛心电图机。医院的救护车将他们送到了山脚下无法继续前进,他们只得徒步。
第一次进山,不到十分钟,她就气喘吁吁,越往高处爬,腿越是打颤,手上的纸盒越来越沉,十指勒得发紫。
山上的毛毛刺沾满了她的裤腿,刺到双腿脚踝处非常疼痛,她不得不用绳子扎紧裤脚,将刺一根根地往外拔。有时实在爬不上去,同行的伙伴拽着她走;一到村里,她一屁股坐在村小组活动室门口的石阶上大喘粗气。一行人到村后发现,真没村民到场来看病,村小组组长便用喇叭一遍一遍地广播。听说广东的专家到了,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了。见这医生不仅能看病,还带来仪器体检,先来的村民又回去一家家地劝。
管延萍说最终这一天她忙到天黑,由于提纸箱上山很不方便,回来后便买了背篓。此后上山下乡,便背着一个大背篓,里面装满各种诊断仪器、干粮和水。有时候年轻同事还得扛B超机、抬车床上山,方便她给病人做检查。在海拔近2000米的怒江大峡谷中,经常要爬几百米甚至千米的高山,每爬一步都十分艰难。短的山路每次要爬半个多小时,长的要爬3个多小时。
惊险:遇泥石流乘铲车脱险
丙中洛天气复杂多变,雨季泥石流时有发生。
去年5月,下了近一月的雨终于停了,管延萍就急着去秋那桶村下乡,收拾好行囊驱车上路。刚走了半个多小时,突然听到车顶噼噼啪啪的响,一些石子从挡风玻璃前散落,她吓出一身冷汗,幸好司机有经验,一脚油门冲出数十米。再一回头,“轰隆隆”一阵巨响,数十块脸盆大的石头散落一地。
6月的一天,她应贡山县妇幼保健院的邀请去独龙江卫生院进行育龄妇女两癌普查,傍晚归途中路上发生泥石流,一辆外地来的小车连人带车瞬间滚下路边的悬崖。管延萍就地参加了救援,遗憾的是,事故车坠入江底,车上的人全部遇难。次日上午,驱车返程到滑坡路段,现场抢通工作仍在继续,数十米的路面上堆满了大小石块。管延萍只得下车,爬上正在现场施工的铲车大铲斗里,司机转动铲臂,从东往西,缓缓地将她送到另一头安全地带,再由抢修现场指挥部的车送她回丙中洛。
而第一次去一个叫王期的地方也是很惊险。管延萍回忆说,崎岖的山路非常难走,有时不得不攀着崖石前行;走了两个多小时,眼看来到一座吊桥脚下,看到桥底咆哮的江水,她心一惊,脚底一滑,摔了一跤,崖石将左臂擦得鲜血直流;而80多米的吊桥,她花了10多分钟才过去。“那一刻,心都跳到嗓门上了。”
管延萍在给当地村民看病。
开心:关了两年的病人首见阳光
小茶腊组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里,村民以独龙族为主,前往小茶腊组前同事告诉她,“管老师,你千万不要叫村民抽血,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拒绝抽血,如果要他们抽血,下次他们不肯来的。”但她想不抽血怎么能准确判断村民的身体状况?到了村里,果然一听说要抽血,村民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管延萍只好让同事一遍遍用方言解释,最终一名70多岁的老太试着伸出了胳膊,第一个抽了血。有了这位老太带头,后面的事就顺利多了。
事后,她了解到老人家里有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忙完了现场的体检看病,管延萍决定跟随老人去她家看望。一间黑木屋,一张床靠着木墙边,中间是一个火盆,病人已经把自己封闭在这间黑木屋里两年多了,吃喝拉撒都在这。管延萍看到,蓬头垢面的病人始终蹲在地上来回挪动。她了解到他叫罗学军,尝试着跟他交谈,但他胆小害怕躲避着,管延萍想摸摸他的手,给他做个简单体检却无法靠近,经过半个多小时尝试与他交流始终没能成功,带着遗憾临走时交给老人一些他吃的药,嘱咐用法用量。
当她第三次来到罗学军家,他会对着管延萍笑。这一天天气特别好,管延萍扶着他走出了小木屋,来到阳光下晒着温暖的太阳,一遍又一遍地教他说“你好”!在空旷的草地上,他俩开心地合影,管延萍说,那一刻她感到非常开心。
管延萍希望在贡山工作满三年,为当地做好妇幼工作。
触动:从半年到申请留三年
考虑到当地条件艰苦,珠海派往怒江的医护人员半年便轮换。本来去年9月她就要返回珠海,但6月她参加贡山县举行的“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评审”,评审会上,当地新生儿和孕产妇极高的死亡率对她触动很大。“这个数据是珠三角地区的三四倍,当时觉得整个人心都是疼的。我决定留在贡山,工作满三年,和贡山县的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做好妇幼工作”。
一年多来,除了起早贪黑地给人看病,她带领同事上山下乡免费给村民健康体检,对全镇51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丙中洛镇共有46个村民小组分散在高山峡谷之间,一年不到,她整整走了四轮。
怒江州委副秘书长、珠海对口怒江扶贫协作组副组长张海军表示,孙思邈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管医生扎根怒江山区,不畏艰苦、心系百姓的健康,无欲无求,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张海军介绍,一年来,珠海先后共派36名医疗人员常驻怒江,完成了全州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首例冠脉造影手术、推广了52项新技术……像管延萍这样的“珠海医生”已经蜚声怒江。
文/图:广报特派怒江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相关新闻
- 2018-04-09厉害了中国科技:诱导多能干细胞助推再生医学
- 2018-04-09患者如何维权?医生利好何在?三问医师责任险
- 2018-04-0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战机“心脏医生”:千锤百炼筑梦蓝天 匠心守护“中国战鹰”
- 2018-04-0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五指间丈量“天下”:川西气井“指尖医生”邓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