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需加强内容监管 超74%受访者反感“假原创”
74.5%受访者反感“假原创”文章
68.8%受访者希望网络平台加强内容监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孙山
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假原创”的现象。所谓“假原创”就是把已有的文章通过内容拼接、同义词替换等方式,生产一篇所谓的“原创”文章。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1%的受访者看到过“假原创”文章,74.5%的受访者反感“假原创”文章。80.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假原创”现象,68.8%的受访者建议网络平台加强内容监管,不发布“假原创”内容。
|
受访者中,00后占1.8%,90后占24.1%,80后占49.3%,70后占17.7%,60后占6.1%。38.5%的受访者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过文章。
66.1%受访者看到过“假原创”文章
张华(化名)是北京某事业单位的一名员工,他喜欢在工作之余查看订阅的自媒体平台上的文章。“我发现一些自媒体平台会把一些已有的文章拼凑、删减,然后作为一篇新的原创文章发布出来。”张华说,评论类和励志类的文章“假原创”现象更普遍。“更让我诧异的是,竟然有的平台会公然介绍‘假原创’怎样通过词语替换降低重复率”。
在新疆某高校读书的于浩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他基本上每天会发布原创文章,内容以随笔为主。于浩发现在各种网络平台和App上都能看到“假原创”文章。谈到“假原创”现象,于浩表示无奈,“据我了解,在技术层面还很难识别出‘假原创’作品。在自媒体行业,这种行为屡禁不止,仅靠作者自律很难杜绝”。
调查显示,66.1%的受访者看到过“假原创”文章。进一步交叉分析显示,在自媒体上发表过文章的受访者中,84.3%的人看到过“假原创”文章,比例远高于没有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过文章的受访者(54.7%)。对于“假原创”行为,74.5%的受访者表示反感,16.2%的受访者觉得无所谓。
看到自己喜欢的作者文章被“洗稿”(对他人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但核心内容是抄袭的行为——编者注),于浩会向平台举报。“我对看过的文章会有印象,如果后面再看到类似的我就会怀疑。一般我举报后,平台方会进行核查,如果认定是抄袭,就会取消一段时间的原创标识功能”。
调查显示,看到“假原创”文章,41.0%的受访者会向平台方举报,25.7%的受访者会联系“假原创”的作者,22.1%的受访者会将内容发布在社交平台让别人也知道这是“假原创”,21.7%的受访者会告知原创作者。
68.8%受访者建议网络平台不发布“假原创”内容
于浩认为,“假原创”行为是不利于自媒体健康发展的,会对真正从事内容创作的人产生影响。
调查中,64.1%的受访者认为“假原创”会打击原创作者的积极性,62.7%的受访者指出这种行为会扰乱网络文化市场秩序,47.6%觉得这种行为会让原创文章的生存空间受限,还有36.9%的受访者认为纵容“假原创”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拉低网络文章质量。
张华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在经营自媒体平台时,遇到过自己文章被别的平台“假原创”的情况。“运营的起步阶段,粉丝比较少,影响力有限,那篇文章在我朋友自己平台上的阅读量不是很高,没想到被“假原创”后,在别的平台上引来了很多评论。我朋友看到后很生气,有一段时间都不想再创作了,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内容就这么容易被别人拿去了”。
调查显示,80.1%的受访者认为“假原创”是侵权行为,6.6%的受访者认为不是,13.3%的受访者感觉说不好。
“这些‘假原创’的文章乍一看是原创的,但仔细一读,文章的观点、逻辑都是直接从已有文章上剽窃来的,哪里算得上原创?只不过改了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完全是换汤不换药。”张华说。
调查中,80.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假原创”现象。于浩认为,现有的机制对“假原创”行为的惩处力度较小,可以通过加强惩罚力度来治理假原创行为。
张华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网络文化创作环境,不能任由‘假原创’横行,对于真正的原创内容应该有更好的保护机制,比如增加文章发布前的筛查和比对等。
减少“假原创”行为,调查中,68.8%的受访者建议网络平台加强内容审查,不发布“假原创”内容,63.1%的受访者建议细化原创文章的审核标准,加强对“假原创”内容的筛查,58.8%的受访者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整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36.3%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作者的原创意识和版权意识。
相关新闻
- 2018-03-16人大代表呼吁加强网络黑主播监管 消除“灰色地带”
- 2018-03-16人大代表呼吁加强网络黑主播监管 消除“灰色地带”
- 2018-03-152017年网络购物投诉量大增 全年受理68.57万件
- 2018-03-15新型网络消费层出 “打赏”经济纠纷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