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青团消费升温 上海老字号成功“粘”住消费者求新“味蕾”
新华网上海3月6日电(陈爱平陈庆莉)“刚刚吃过白团子,紧接着就是青团子,今年还有紫团子。”在不少上海市民仍在回味新年美食八宝饭、松糕、汤团的三月初,上海老字号杏花楼再现“网红”青团——咸蛋黄肉松青团的排队大军。
清明的“网红”青团,中秋的“虾兵蟹将”月饼,端午的创意粽子......中华老字号中的传统饮食精华通过师傅们“脑洞大开”的创新,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在传统节庆期间掀起一波波“逆袭蹿红”热潮。
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智静介绍,伴随着3月1日上市的咸蛋黄肉松青团,杏花楼在5日新上市了特制豆沙紫薯团。加上传统豆沙青团,今年三种团子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青团三兄弟”。
2016年清明节前后,杏花楼在上海首次推出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营业额总计1000多万元。在2017年约一个月的销售期内,这款“网红”营业总额“飙升”达到3800多万元,还带动了传统豆沙馅青团、紫薯馅青团等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
今年咸蛋黄肉松青团销售火爆依旧。在工作日的下午,前往位于福州路的杏花楼总店购买这款“网红”,需排队约2个小时。在淘宝网上,可搜到“上海美食杏花楼网红青团代购”等字样的商品,每盒价格为70元-100元不等,比门店每盒50元的价格高出不少。
智静说,师傅们平均每分钟能捏出约18至20只青团,才能保证消费者需求。到了三月中旬,师傅们就要进入“夜以继日、全员无休”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青团的主要原料麦青汁在4月份下市。
已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写下排队购买青团、品尝青团的体会。“以为第一天知道的人不多,排队会少一点,没想到还是等了2个小时。”网友“悦言”说。
也有消费者并不满足于“网红”。“去年排队尝过咸蛋黄肉松青团,觉得味道不错。不知今年还有什么新产品。”网友“猫叔”说。
智静认为,即使是“网红”青团,配方也需不断摸索,逐年改良;任何一种创新食品的推出,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师傅们不断的尝试及与消费者反复的“切磋”而成。
“小弟”紫薯团,便是在点心师傅与消费者不断磨合试验后“诞生”的。2016年,杏花楼尝试将紫薯元素融入“网红美食”的制作中,在麦青汁下市前后推出了咸蛋黄肉松为馅、以紫薯和入面粉为皮的咸蛋黄肉松紫薯团,“试探”消费者反响;再经过去年紫薯馅青团的市场试水后,今年的紫薯团是以紫薯、面粉制皮,特制豆沙入馅。
顺应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杏花楼在其官方网店、微信上推出每天两次的“抢购”活动,并面向长三角消费者提供有偿快递服务。
不单是杏花楼,沈大成、乔家栅等老字号糕点店的咸蛋黄肉松馅青团、传统豆沙青团、抹茶青团等近日已经这些老字号的零售门店、多家便利店、饼房等传统渠道及电商平台上市。消费者可以在其习惯的各类渠道购买到保质期稍长、价格更便宜的各种青团,就像购买休闲食品一样方便。
在业内人士看来,老字号在传统食品的创新,还需精益求精,才能“粘”住消费者不断求新求变的“味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颖评价,只有持续地产生优质的产品,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网红”美食才能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相关新闻
- 2018-02-15新华时评:年夜饭,味蕾发出的亲情召唤
- 2017-12-14哈尔滨市民自制香肠热情高 价格实惠口味花式征服味蕾
- 2017-09-29【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味蕾上的“沔阳三蒸”
- 2016-11-02舞动味蕾:“俄罗斯美食周”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