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过越幸福”——西藏代表热议民生改善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日子越过越幸福”——西藏代表热议民生改善
记者 春拉 刘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连日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来自西藏的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他们纷纷表示,过去的5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大幅提升, “日子越过越幸福”。
“‘电力天路’温暖了西藏各族群众的心”
今年41岁的全国人大代表米玛国吉来自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是国网日喀则供电公司一名输电运检班安全员。作为在西藏电力一线工作长达21年的电力人,米玛国吉无疑是西藏“电力天路”发展的直接见证者。
“2011年12月9日,总投资160多亿元的第一条‘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2014年11月20日,投资超过66亿元的第二条‘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投运,这两条‘电力天路’的建设,彻底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米玛国吉说,随着国家不断加快农村电网建设,西藏主电网覆盖范围已从2007年的25个县扩大到2017年底的62个县,供电人口达231万人,占全区人口的70%。
“‘电力天路’温暖了西藏各族群众的心,冬季缺电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米玛国吉充满感慨——“限电”这个词已逐渐在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消失,高原上终于点起了盏盏明灯。
听着米玛国吉代表的发言,56岁的格桑卓嘎代表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这位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委第一书记已是第11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拉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谈到特色旅游发展,格桑卓嘎表示:“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广大人民群众收获最多的5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倍感珍惜。”
“文化传承与保护鼓舞人心”
29岁的扎西江村来自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是西藏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代表。作为我国3600多名珞巴族人民的一员,扎西江村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加强对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些都令他倍受鼓舞。
“近年来,珞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不仅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全覆盖,乡亲们还住上了舒适宽敞的安居房,发展起了当地特色产业。”扎西江村说,与此同时,珞巴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珞巴族始祖传说、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援藏省市支持下,珞巴族聚居区建起了珞巴民族文化展厅;珞巴民族学校也已开设珞巴语言课……”扎西江村说,多种渠道保护工作的推进与落实,使珞巴族传统文化抢救性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果。
“这是我们新建的门诊大楼,这是我们工作时的镜头……”西藏昌都市藏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46岁的泽仁永宗代表在讲述过去五年昌都基层卫生事业及藏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向大家展示了几张照片。为更好传承和弘扬藏医药事业,她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藏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作用。
“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今年40岁的格桑德吉代表来自西藏墨脱县帮辛乡,是一名门巴族教师。她在发言时说,自2013年墨脱公路基本通车以来,随着墨脱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不断丰富。
“作为一名见证人和参与者,我深切感受到,墨脱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是在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格桑德吉说。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支持,得益于援藏工作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奉献、大力援助。”格桑德吉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将更加努力工作,更好履行职责,教好每一个孩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恰则乡那村党支部书记、36岁的次仁措旦代表在发言中同样提及基层教育的发展,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农牧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牧区办学条件,解决好农牧区师资紧缺问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每一个孩子学习在学校、成长在学校。
相关新闻
- 2018-03-06西藏代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 2018-03-02西藏代表团抵京
- 2017-11-30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问加拿大
- 2017-10-18次仁巴珍代表:西藏医疗方面的变化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