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提档增速”创新驶入“快车道”
原标题:中国科研“提档增速”创新驶入“快车道”
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大幅提升。欧盟委员会去年12月公布的《2017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行榜》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了18.8%,远高于欧盟的7%和美国的7.2%,而日本则减少3%。
这一增长速度反映出中国的理想和抱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冯亮研究员在实验室。
39岁的冯亮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目前带领10个人的研究团队做关于果蔬农残检测技术的研究。这项技术能够让人们方便地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来测试蔬菜或水果是否有农药残留。
相关产品明年有望推向市场。据介绍,把清洗果蔬后的水滴入特殊的试纸,试纸会变色,用手机拍照,输入果蔬名称,应用程序就能根据颜色分析出水中含有哪种农药残留。
冯亮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他看来,中国研究机构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我在美国的时候,大学非常支持创业和技术商业化。而当我回到国内,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发表论文。大约两年前,科技成果的转让和商业化得到支持和重视,仿佛忽然间就有了很多政府资金用于支持创业。”
政企全面推进创新
中国显然已开始在科技方面弥合与西方的差距,并且在有些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中国2.5万公里的高铁里程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中国公司正成为全球性的大公司。
著有《中国的商业颠覆者》一书的高风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祖墀(Edward Tse)表示,现在中国的科技领域确实存在一种真正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技术领先地位方面将令人刮目相看。
谢祖墀说,政府制定目标的自上而下模式已被证明是可行的。这种模式在过去20年里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不仅停留在中央政府的规划层面,或者只是创业公司在草根层面的操作,也有中间层面的地方政府在拨款、推动创新。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国际管理学教授彼得·威廉姆森(Peter Williamson)说,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可以激励创新。虽然不能单独推动可持续创新,但它是一种信号,旧的增长方式和基于低成本的赚钱模式需要改变,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
大连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
中国东北地区被认为是十分需要创新的地区。这里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需要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工业来振兴经济。
一个正在推动变革的城市是大连。这个港口城市正积极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
去年9月,大连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辽宁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大连市科技创新工作。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在大会上明确表示,大连将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会议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意见》和《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配套文件。
科创扶持提速倍增
去年12月,大连高新区举行科技扶持政策兑现大会,为506个项目颁发1.71亿元扶持资金。在现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靳国卫(2017年1月当选为大连市副市长)表示,2018年是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键的一年,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政策内容,出台具体的政策细则。
靳国卫表示,大连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的落实,加大科技、产业扶持力度,每年的扶持力度要不断增加,扶持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区财政总的增长速度,来支持广大企业创新发展。
大连高新区目前拥有10000余家注册公司,IBM、惠普、爱立信、戴尔等世界500强和全球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16家。2017年,全区研发(R&D)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3.1%上升到3.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4家,增长28%,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3918件,增长22%,科技创新指标进一步提升。
政策助力“产学研”
大连市科技局副局长于晓丹说,与以往相比,政府对研发有了更多的支持。
“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举措使我们认识到,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已经过时,我们需要使东北地区更加有活力,需要以科学创新为核心开始创新。”她表示,大连已经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来推动当地的创新。
依据《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大连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工作。重大专项采取后补助方式,按照年度实际研发费用支出给予企业最高30%补助,项目执行期内补助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是用于高校院所重点学科(研究方向)重大课题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惠民项目及软科学项目研究的政府引导性资金。创新基金采取事前补助的方式,高校院所重点学科重大课题研究每年每项支持额度100万元,连续支持3年;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每项支持额度50万元;科技惠民项目及软科学项目每项支持额度10万元。
“我们希望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使科研成果商业化。希望把重点放在与大连本地有关的领域以及那些未来技术潜力巨大的领域开发,如人工智能和先进设备制造等。”于晓丹说。
基础研究获重视
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470万名毕业生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学位,数量超过美国56.8万人的8倍以上。
这为开展研发提供了庞大的人才库。人才数量之多使中国更加专注于加速或快速创新,进而带来了即时商业应用产品的逐步改进。但是,中国过去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上并不擅长。
嘉治商学院的威廉姆森教授指出,过去强调渐进式研究(incremental research),更快也更便宜,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他同时表示,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一步跨入蓝天研究(blue-sky research)和突破性创新是不对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需要观念的改变以及建立新的不同的能力。
英国华威商学院营销和创新教授王清认为,这一大的变化是国家高层认识到中国必须升级其基础研究。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优势很大,中国要想超过美国成为技术领先者,就需要拥有这种能力。她说,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举措。
去年3月在杭州成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中国第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目标,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该院院长施一公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放弃美国国籍回国。他主张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做蓝天研究,而不赞成他们做生意或进行应用研究。
研发力提升显著
科尔尼全球合伙人、亚太地区能源化工业管理合伙人陆浩文(Thomas Luedi)平时在上海工作。他认为,中国在研发能力方面正发生重大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博士培养质量上落后于西方,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说出这种观点的通常是在十年前来中国工作之后又回到西方国家的人。我相信他们不了解过去十年来中国取得的进步。”
在大连,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美国自动化巨头罗克韦尔(Rockwell)的大连软件研发中心拥有270名员工,60%的员工拥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或其他技术领域的硕士学位。
39岁的总经理宋晓兵(Kevin Song)说,当今中国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具有真正的活力。“年轻、充满活力和勤奋是大连团队的特点。我们不断努力提高技术能力、产品开发和创新。”
威廉姆森教授认为,这种活力可能会让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中国人接受新技术很迅速——即使这些技术还没有完全完善和成熟。中国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为测试各种新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沙箱。”(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记者安德鲁·穆迪张小敏)
相关新闻
- 2018-02-24从平昌到北京 冬奥会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之窗
- 2018-02-24各地华人热衷春节观影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飘红
- 2018-02-24消费的中国:春节带动“史诗级”消费潮
- 2018-02-2440年铁路“老兵”的愿望:希望中国铁路纵横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