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丹棱:一元钱换来美丽乡村
新华社成都2月19日电(记者 陈地)新春佳节,初春乍暖,行走在四川眉山市丹棱县的乡村里,家家户户房漂亮、院整洁,村村水清亮、路通畅,村民们在舒适整洁的环境里喝茶聊天、走亲戚串人户,好不惬意。
这样一幅美丽的农村图景,得益于近年来丹棱县探索的“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模式,用一元钱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环境质量。
据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古维芬介绍,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费用巨大,因此当地探索了因地制宜的做法,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根据农户分布,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统一布局、修建联户池、联组池、村收集站三级垃圾收集设施。此外,根据道路分布现状,将全县村收集站串联成8条垃圾收运线路,安排5台压缩式垃圾车将垃圾统一运往眉山市垃圾发电厂。
大年初三一早,丹棱县龙鹄村刚打扫完院坝的村民黄成良将垃圾简单分类,把一堆柑橘皮和菜叶倒进自家沼气池,剩余的塑料等垃圾用口袋装好,倒在离家100米远的联户垃圾池。大约一小时后,龙鹄村垃圾处理承包人柴登科骑着他的机动三轮车,将这一堆垃圾再次分类,最后将剩余的运往了村收集站。
像柴登科这样的垃圾处理承包人丹棱全县目前有近50个,每年收费3.64万元,负责各村垃圾转运、保洁工作。
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介绍,在丹棱县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里,“两次分类”是其中重要一环。首先引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烂水果等有机垃圾倒入沼气池,建筑垃圾就近处理,可回收垃圾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联户定点倾倒池。
垃圾处理承包人则将联户定点倾倒池中的垃圾在收集转运的途中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变卖,有机垃圾堆肥还田,剩余的不可回收垃圾再运至村收集站。
经测算,农户初分处理减量约50%,经过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后,转运到村收集站的垃圾约20%,两次减量约80%。
古维芬算了一笔账:若实行县政府全额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1000多万元,而目前的统一规划并对垃圾进行两次分类,全县71个村仅投入300多万元,财政一次性节省70%的资金。
好的模式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丹棱县,村民实现自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据了解,全县农民每月自发缴纳一元的保洁费,形成三方监督互动管理机制。村组干部人人都是卫生管理员,既监督村民,又监督承包人。承包人要达到常态保洁,监督村民是否按要求初分类和定点倾倒,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管理村民。而村民缴纳保洁费后,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意识,监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管理承包人,是否确保保洁到位、分类到位和清运到位。
古维芬说,目前在丹棱县农村,过去令人头疼的“垃圾难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不仅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素质也得到提高,邻里间生活也更为和谐。“真是一元钱换来的美丽乡村啊!”
记者离开龙鹄村的时候,几个八九岁的孩子正念着村里墙上引导垃圾分类的顺口溜:“菜皮皮,烂果果,入池产气把饭煮……电池药瓶有毒害,千千万万入黄袋;垃圾分类要做到,资源利用见成效。”
相关新闻
- 2018-02-07图解:中央一号文件多措并举打造美丽宜居新乡村
- 2018-02-07图解:中央一号文件多措并举打造美丽宜居新乡村
- 2018-02-05评论:新乡贤 美丽乡村的“道德新标高”
- 2018-02-04[视频]【乡村振兴话开局】生态宜居 打造美丽乡村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