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泪点!他们的最后一个春运,仍在坚守!辛苦了!
戳泪点!他们的最后一个春运,仍在坚守!辛苦了!
一个人,坚守一座“孤岛”

摄影泱波
扳道工,一种古老的铁路工种,
是千里铁道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大部分铁轨道岔变成电子道岔。
在铁路南京西站,还有22名职工,
依然坚守在人工道岔这个岗位上,
他们被称为“最后的扳道工”。

摄影泱波
他们的工作很单调,很寂寞,
通过声音和相关工作岗位联系,
每天伴着轰轰的车轮滚动声音和鸣笛声,
从上班开始到下班只有一个人。
红黄两面信号旗,一把信号手电筒,
一部直通电话,一部能随身携带的对讲机,
再加上养护道岔的刷子、棉纱和机油,
这就是一名普通扳道员的全部“家当”。

虽然南京西站已经停运,
但有些南京始发的线路都还从这里出发,
本务机到达、进出入库转线、
车辆编组解体作业,
他们用双手筑起列车安全运行的安全防线。

到达西站的列车如今不断减少,
机车转线、出入段、
扳动道岔的次数也降了下来,
目前奋战在一线的扳道工均年过半百,
等这批扳道工退休之后,
铁路系统多年的这一工种将成为历史。

今年,是张师傅的最后一个春运,
忙完今年他就退休了,
他说,会怀念铁路,
干了一辈子,明年春运还会来看看。

春运期间工作量加大,
南京地区除了所有的始发列车,
还有很多临时增开的列车,
所有的车辆编组要在这儿完成。
张师傅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道岔有一点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回忆起从前,张师傅感慨,
岔道之间的距离有两三百米,
忙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跑起来干,
寒冬里都会跑得出汗。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张计划表,
常年搬运,手上也长了老茧了。

说到最后,张师傅也哽咽了:“高铁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的速度。铁路一直在进步,我们的这份工作也逐步淘汰。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扳道,肯定会怀念的。遗憾也没有办法,时代在发展,大势所趋。干了一辈子了,以后没事经常来看看,明年春运还是会回来看看。”
铁路“老林”的最后一个春运

摄影泱波
2月11日上午,
在铁路南京站行包车间指挥中心,
我们遇到了班组值班员林宝强,
他正在仔细地核对当天的运输方案。
对于即将退休的老林来说,
这是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

摄影泱波
1967年,南京站开通运营,
同时期开办了行李包裹托运业务。
1977年,农村插队之后,
老林成为铁路南京站的一名员工。
41年,一万四千多个日夜,
他见证铁路行包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同时,也感慨良多。

摄影泱波
老林告诉我们,
以前的铁路行包,人工写票,划证装车,
工作又繁琐又劳累,事倍功半。
现在全部网格信息化,减少不少麻烦,
拿票一站一清、一票一清、一拖一清,
PDA扫描,电脑编制交接证……
差错率下降到1%以下。

以前是人工,最早用的是大板车装卸,
带围裙手套,四五个人一起拉,
现在是机械化,用电瓶牵引车,
效率提升最少60%到70%。

摄影泱波
以前旅游多携带笨重型大件,
被褥、书籍、家具、脸盆....。。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包裹小型化,
物品中不少都是电器、电子产品,
托运的行李越来越少。

摄影泱波
如今,老林即将六十周岁,
十月份就要退休了。
今年,也是他工作中坚守的最后一个春运。
“是有点舍不得。”
老林主动申请了年三十的夜班,
最后一个春运,
他想站好最后一个“除夕岗”。
这么多年,
只想对你们说一声,
谢谢!辛苦了!
- 2018-02-16[脸谱]“蓝天卫士”张昊:站好春运岗 守护“南宁蓝”
- 2018-02-152018春运 五彩中国结 温暖旅客心
- 2018-02-15年末岁初盼团圆 温暖“春运”回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