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全面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
作者: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周跃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大凉山考察,惦记着还未脱贫的百姓。考察期间,习近平走访大凉山腹地贫困户,并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座谈交流,共谋脱贫致富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习近平最关注的工作之一,五年多来,他的考察足迹遍布全国所有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吕梁山区等等。
国家统计局2月1日发布数据,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困地区的面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客观地讲,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和目标,我国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依然不容忽视。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从群体分布上看,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甚至有些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愚昧落后,贫困程度之深超过预期。
因此,在新的时代新的战略部署下,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以补短板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巩固精准扶贫保障体系,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在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前,用于脱贫攻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离预期效果仍有距离,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首先,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此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尤其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帮助贫困人口驱走愚昧落后贫穷这些“鬼”。
第二,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让农民有致富的愿景,从而激发当地农民的内生动力。要因地制宜建设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此外,还要转变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破除“等靠要”的观念,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思想认识,等等。力争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
第三,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现实贫困地区脱真贫、真脱贫的有效方式,因此脱贫攻坚要抓好产业扶贫工作。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做到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要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等等。
相关新闻
- 2018-02-14[“扫黑除恶”在行动]主犯落网 黑恶势力团伙被清剿
- 2018-02-14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
- 2018-02-14[朝闻天下]扫黑除恶 打击“村霸”
- 2018-02-14中央扫黑除恶,到底打击的是哪几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