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延续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原标题:【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延续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编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特别推出“走进新时代文化新传承”系列评论,从“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重视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等不同角度,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相关解读,对2017年的文化工作进行适时盘点,以飨读者。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方面着墨颇多,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灿烂多元而别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不仅构成了我们当代文化、文明发展的基本底色,也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入血脉的基因,是展现“和而不同”的载体所在。
无论古今中外,文化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难以被复制的软实力与魅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这种继承和发扬,并不是闭门造车和概念空想,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了基本准则和要求: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兴盛,首先要以卓越的文化追求和看得见的文化成果来坚定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要求,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同时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如《战狼2》等主旋律电影拓展了中国电影新广度,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激励着更多文化创作者精益求精。
发展文化事业,离不开适合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其实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则问题:一是文化繁荣要有相适应的文化制度,二是发展文化需要让民众享受到文化发展进步的成果。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只有将文化发展与民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才能催生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源源不断之动力。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实力的增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文化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九大报告也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但无论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对内增强文化凝聚力,都离不开中外文化的对话交流。应该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所要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这其中必然需要与他国文明和文化有更多交流、互鉴。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本就是在持续的兼收并蓄中形成并发扬光大的。而在新时代,中国要扮演好更大的角色,中国文化要获得新的辉煌与世界认同,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已越来越重要。
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闪光点和魅力所在。一方面,要勇担继承的使命,站在五千年文化积累的肥沃土壤之上,文化创新才能找到不竭的资源;另一方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开放姿态,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也唯有不断的继承与开放,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才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文化成果,享有更新、更大的文化荣光。
相关新闻
- 2018-02-09四川文化扶贫惠及千村万户
- 2018-02-08【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
- 2018-02-08让走出去的图书更有吸引力(文化脉动)
- 2018-02-07文化部门推出春节文化大餐 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送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