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数据显示,京津冀以全国2.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量。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意义重大。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同时,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面积约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的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拓展,推动经济要素沿黄金水道有序流动,对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三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思路、任务、政策、要求、要求等多个方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乡村振兴是区域—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关键是解决要素流动的问题。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是造成乡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要从区域发展和城乡关系的大背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仅仅看成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更要探讨建立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途径。
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的是精准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当前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深度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经济条件和不利的社会条件,这些客观条件都是深度贫困地区长期陷于贫困的原因。
要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需要更下大力气,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协调,突破生态环境制约,解决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欠缺的限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攻克精准扶贫难点。
加快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战略的核心部分都位于沿海地区。塑造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需要通过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将区域发展的动能传递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时带动乡村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第一,强化区域与城乡发展政策的协同。长期以来,存在区域政策与城乡发展政策的不连贯、功能不明确问题,开发区政策、国家级新区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与乡村发展政策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因此,建立统一规范、层次明晰、功能精准的区域-城乡政策体系,是从全局出发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完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明确区域和城市功能定位,完善发展成果城乡共享机制,健全利益平衡机制,特别要完善对粮食主产区、重点资源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生态保护区补偿机制。
第三,加大区域城乡发展的功能平台改革创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动能的转化需要落实在空间上,即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发展平台。国家级新区以及各类试验区、示范区等区域功能平台,应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同时应当建立县域、乡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功能发展平台。
相关新闻
- 2017-11-07宁波海曙按下区域协调发展“加速键” 资源共享,城市乡村共建共治
- 2017-10-24协同梦:两大战略护航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 2017-10-16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南北合作共建助力皖北振兴
- 2016-04-05【治国理政地方谈】 深度融合 重庆要走好城乡协调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