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拿起破解中东困局的总钥匙(钟声)
中东地区各国人民命运休戚与共,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需要让发展这把总钥匙切实发挥作用
1月30日,在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的倡议之下召开的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闭幕。各方发表联合声明和呼吁书,决定成立叙利亚宪法委员会。一边是这般为助和平而作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另一边却是叙利亚北部阿夫林地区的军事行动依然没有停息迹象。中东地区此起彼伏的希望与失望交织,迟迟无法实现梦想中的良序治世。
中东地区局势阴晴无定、变数繁多,各派及其背后大国间的博弈,不断蓄积旧怨新仇,套结循环。今年年初以来,突尼斯多地出现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要求政府回应民生诉求,改善居民生活。距离2011年的剧变已有7年,但这个一度被不少西方国家誉为“民主转型典范”的国家依然没有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而当初遭西方国家强力推翻政权的利比亚,各派仍未按照协议接受民族团结政府统一领导,国家仍处于动荡和分裂之中……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文认为,当初(2011年)那些西方国家的人在中东鼓吹“阿拉伯式民主”,但是当发现后者正面临恐怖主义的新威胁时,便索性抛弃了他们。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在其新著《人民的春天》中写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病入膏肓,甚至变成多次野蛮入侵的代名词。”
让中东重拾秩序,为何每每成为缥缈的虚妄?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认为,西方主导中东的时代已经进入尾声。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加剧导致“冷战化”倾向抬头,地区内的教派冲突也日趋白热化。中东国家日渐分化成以沙特和伊朗为核心的两大阵营,并且在也门战争、黎巴嫩总理辞职事件等问题上龃龉不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溃败引发扩散和外溢效应,地区内国家转型面临内外交困……埃及《金字塔报》刊文指出,阿拉伯国家事实上已经是“一盘散沙”。
2018年,中东地区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叙利亚战争、也门战争仍然难以终结;伊核协议能否维持,仍然存在变数;自2017年底美国政府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巴勒斯坦宣布暂停承认以色列,巴以已达成和平协议不再有效。事实再次表明,中东地区情势本已复杂纠结的背景下,任何可能“给极端主义送礼物”的举动,其结果都只能是加大恢复秩序的难度。
破解中东失序的困局,需要观念更新,需要在根本问题上做文章。什么是根本?困顿连环的局面早已说明,中东地区各国人民命运休戚与共,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需要一个整体的改观。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线条思维。
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外部国家当懂得尊重,支持这些国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相信中东国家有能力自主建立起稳定的秩序。
“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中国郑重宣示的注脚,是“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现实推进。只有通过共享发展机遇,才有可能帮助地区尽快恢复秩序,共同促进和平。让发展这把总钥匙切实发挥作用,是域外大国理所当然该做并多做的。
《人民日报》( 2018年02月01日03版)
相关新闻
- 2017-07-14专家分析——美中东政策前后矛盾 斡旋或遇困难
- 2015-06-16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困扰韩国 网上购物飙升
- 2013-08-13埃及政治困局难破解 西方担心中东“冷内战”升级
- 2013-03-18中东困局益深,美国恐难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