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乒乓爷爷”:我只是一名坚守64年的老钳工
发明两种乒乓球拍的“红人”爷爷:我只是一名坚守64年的老钳工
中新网成都1月4日电(岳依桐)今年81岁的曹立熹爷爷在成都是一位“红人”。他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发明了竹编蹦床式纤维和梅花桩式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并因此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还修复了近千副乒乓球拍。经媒体报道后,曹立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乒乓爷爷”。
走红以后,随之而来的各种采访一度让曹立熹十分为难。因为被报道后,人们几乎将他与两项专利划上了等号。他在自己的记事本上面写道:“我的乒乓球专利就是两只板子而已,早是老掉牙之事,早是旧闻了。”
4日,穿着深红色外套的曹立熹向中新网记者吐露了心声:“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是一名坚守了64年的老钳工,如果没有钳工技术作为基础,所谓的发明创造也无从谈起。虽然我现在做着修复和研发乒乓球拍的工作,但我不管从前、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一名钳工。”
虽然已年过八旬,可军人出身的曹立熹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他带领记者走进用自家阳台和花园改造成的工作室,墙面上挂满了他手工制作的球拍,桌面上摆放着尺子、锯子、螺丝刀、锉刀等工具,几副正在制作的球拍散落在桌上。
为了演示制作过程,曹立熹轻巧地将木制底板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将把手打磨光滑,动作十分流畅,一个球拍的雏形不过几分钟便已完成。随后,这位老匠人摊开自己的双手,“你看,做了这么多年,我的手上一点茧都没有。”他有些骄傲地笑道,“手上长茧的都是不会用工具的钳工。”
曹立熹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他家中,厚厚的记事本已有数十本,上面记录着他的成长和思考。“我从16岁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兵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部队当过修械所长、也在工厂带过徒弟,现在主要是做一些研发和修复乒乓球拍的工作。”他一边翻看着日记,一边告诉记者,钳工才是自己生活真正的主线。“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以钳工技术为基础而拓展开来的。”
虽然已是老工匠了,可曹立熹仍然喜欢“摆弄”新玩意儿。“这是我新买的液压机,不需要用电,拿来压板子很方便。”他指着自己工作室里的各种工具表示,自己并非铁了心只依靠双手的“老顽固”,“只要不改变制作方法的核心,使用简单机械进行辅助能提升工作质量,我非常喜欢。”
从少年到耄耋老人,曹立熹对钳工这个词的情感也几经变换。“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好奇和热情,后来进了部队,责任感越来越强,而现在,钳工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部分。”这位老人在骄傲的同时也透露出担忧。“虽然钳工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包括钳工在内的手工技术正在渐渐没落。”
现在,曹立熹最大的愿望就是研究出更具有影响力、更大众化的球拍,让中国制造的乒乓球拍出现在更多重要的赛事上。曹立熹告诉记者,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不觉得累,只是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为钳工技术的传承和乒乓球拍技术的创新注入新活力。(完)
相关新闻
- 2018-01-04成都两男子持自制大刀去寻仇 民警出击全拘留
- 2017-12-20八大特色产品逛成都 四条精品线路品天府(图)